去看了六月二十八日,臨界點的戲-”歌德之城”.....

以前從來沒有看過臨界點的戲,但是自從接觸舞台劇以來,很早就聽過”臨界點”的名字.....”臨界點”這三個字,在我腦海中的印象,是”小劇場中蠻有名的劇團”,因此我想他們的戲應該很不錯...但是看了歌德之城,有點小失望.....

故事從一個風雨交加的夜開始...一群人在夜裡聚會,原本彼此只是在閒聊,最後竟然玩起鬼故事的遊戲,甚至於舉行起招魂的儀式!到最後,他們所招來的鬼魂(抑或想像出來的鬼魂)和他們內心的恐懼交織而成.....

就劇本的部份,我覺得還不錯!尤其是一些台詞讓我覺得值得深深品味和思量,有蠻重的”文學味”存在.....還蠻不錯!

而在導演的部份,事實上,在許多地方的視覺效果真的很強烈,也讓我覺得很棒!!!顛覆劇場常識,利用白衣人更換場景,加上從右翼幕後方朝天幕投射出影片,當影片投射在白衣人身上時的那種feeling,給人視覺上極大的衝擊!而克萊兒在被附身之後,胸部變為眼睛一幕,也是衝擊到觀眾的內心!其他如招靈會一幕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一開場時左右兩邊的那種對比,真的很不錯!尤其是在ENDING時,當音效燈光一出,紅色的血液在天幕上流出時...那一幕真的百分之百衝擊我的心!真的太棒了!!!但是...優點也僅止於此而已...雖然視覺上的效果真的很不錯!但是在一些場景當演員必須說話時,似乎導演就不是那麼的得心應手-我指的是一些比較寫實的場景,演員們的走位,以及所呈現出來的FEELING,感覺真的很怪...整個戲也不夠順暢,沒有TEMPLE的感覺...平平的,反而給人一種有點悶的感覺-尤其當演員在說台詞時!(雖然這戲的內容有一定的深度,觀眾可以再看的深入一點,但是”戲深”和”戲悶”可是兩回事...)總覺的導演在處理意象非寫實時的東西還蠻不錯的,但是當演員講話時的場景卻掌握的不太好?!(當然也有可能是演員的問題啦...只是...我一直覺得導演應該是個說故事的人,而這齣戲的導演沒有把”歌德之城”這個故事說好...)

我就各個演員的部份來談一下好了...(由於節目單中並沒有寫說誰演誰,因此我用角色名來寫,知道的再附上姓名...)

詩人拜倫:

感覺很怪!一直覺得,他好像不是在演戲...好像是在”順詞”,感覺不到他的情緒...似乎沒有進入角色~尤其是在第一幕時他那一長篇的獨白,聽了不免讓人覺得厭煩;好像在聽他唸台詞...而他的笑聲也很奇怪,不是”因為想笑而笑”,而是”到了這個CUE點必須笑”而笑...不太喜歡他在這齣戲裡面的表現.....

拜倫的醫生-約翰(溫吉興):

知道他是因為看過他演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他在春天時的表現不俗,在這齣戲裡的演出更是讓人覺得可圈可點!尤其是他的粧配上他的演技...整個角色活了起來!活生生的站在舞台上!真的覺得他表演的很不錯!!!^_^

詩人雪萊:

嗯...感覺普普...但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還好.....算是很平實的演出雪萊這個角色~

雪萊的未婚妻-瑪麗:

感覺也還好.....總覺的有些地方,有些東西可以再深刻一點...再深入一點...似乎不太能夠進入情緒的感覺耶...

瑪麗的妹妹-克萊兒:

她是我覺得在這齣戲裡面,表現最出色的演員!豐富的肢體以及情緒都能夠流露出來...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就連笑聲也是”因為想笑而笑”的FEELING,GOOD!)~並且扮演克萊兒這個角色扮演的相當成功!很棒!!!^_^

看了這齣戲,總覺得導演在寫實部份的導演手法可能要再細緻些...而在演員部份,我覺得除了克萊兒和約翰之外,其他的演員可能還要在角色上多下點功夫.....而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我一直覺得導演就像是一個”說故事的人”,縱使”歌德之城”這個故事所想要探討以及想要揭露的東西是如此深入或巨大,可是如果故事講的不好,”觀眾看不懂”,那也是沒有用的...我所謂的”觀眾看不懂”,並不是只是單單指”看懂這齣戲在演什麼”,而是在於導演想要說的話有沒有確確實實的傳達給觀眾,有沒有讓觀眾”用眼睛,用心,甚至於用感覺去看懂戲”,去了解導演在說什麼...就這齣戲而言,我覺得導演的故事說的不夠好,而演員的表現也有待加強;看完戲後再看看寫著”創作意圖”及”導演手法”寫的非常詳盡的節目單,不禁令我覺得是不是因為這個故事說的不夠好,節目單才必須寫的如此詳盡,明白用文字告訴觀眾朋友這個戲在說些什麼.......

基本上不太喜歡這齣戲;雖然對於視覺效果的呈現感覺很棒,但整齣戲的優點也似乎僅止於此,就戲的整體而言,我覺得不太好.....

一點小意見~也希望聽聽大家對於這戲的看法哦!^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