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創作社劇團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走過一九九七年的《夜夜夜麻》,二零零三年的《夜夜夜麻二:驚異派對》,紀蔚然的夜夜夜麻劇本系列終於來到了完結篇。二零零七年,充滿各個世代的《倒數計時-夜夜夜麻完結篇》,終於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在前面,
由於《影癡謀殺》是一齣推理走向的演出,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97年,創作社推出第一個作品,也就是《夜夜夜麻》。而在六年之後,創作社推出了第十個作品,也就是《夜夜夜麻》的第二集-《夜夜夜麻2:驚異派對》。其實我在想,依照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的原理,以及近來在電影界的風潮(魔戒三部曲、駭客三部曲、無間道三部曲…),《夜夜夜麻》究竟有沒有可能成為三部曲,甚至於在四年級、五年級之後,《夜夜夜麻3》會不會是個講述「六年級」的作品,我相信應該有些人和我(六年級)一樣,也感到好奇以及擁有一種莫名的期待。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我必須承認,當我看到創作社選擇“幾米”作為創作的體材時,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喜的是,幾米是國內頗有名的繪本作家,雖然我不是幾米的fans(我是那種在書店看到幾米的新書,會拿起來翻一翻,也覺得還不錯,但是卻一本也不會收藏或買回去的人~^^|||),但是對於這樣子的繪本作品,能夠以另外一種型式呈現,總是一件好事!但,我憂的是,任何一種的創作(不管是幾米繪本的“美術”領域,或者任何一種戲劇、音樂、舞蹈等),用另外一種形勢來呈現時,勢必面臨種種的問題。不管是原文本的精神是不是應該被保留?應該以原本作品的精神再“延伸發展”?還是以原作品的精神為底,發展出另外一套東西?在轉換的過程當中,要考慮的東西很多,而轉換之後,觀眾接受的程度有多少?更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因此,當創作社選擇了“幾米”作為創作的體裁,並且加入一些歌手參與演出,雖然在票房以及觀眾結構的考量上,能夠吸引更多的非劇場固定觀眾進入劇場,卻也在在說明了在創作時,一定將面臨各種元素在整合上的難度。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驊去看了一張床四人睡.......
又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___<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