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北藝術大學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北藝術大學2010年夏季公演《Kalpa時光之劫》.jpg

  台北藝術大學2010年夏季公演《Kalpa時光之劫》,取材自已逝法國女作家瑪格莉特.莒哈絲的諸多作品,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是以她的作品為「素材」,並依循莒哈絲獨特的寫作方式進行「再創作」,以非寫實方式呈現莒哈絲的文字氛圍,並同時在劇場裡嚐試關於表演以及聲音的可能性。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歌德浮士德》是台北藝術大學2008年夏季公演的劇碼,並請來資深劇場人鴻鴻,擔任劇本改編以及導演的工作。

  坦白說,我對原著歌德的《浮士德》並不熟悉,在看戲之前,還一度擔心自己無法理解台上所發生的一切。所幸,此一版本的《歌德浮士德》,在說故事的方式上算是相當的平易近人。《歌德浮士德》這齣戲,有著濃厚的「故事」味道,搭配在舞台設計上所展現的變化多端,讓人能夠很輕易的就了解整齣《歌德浮士德》故事的來龍去脈,而非在欣賞之後,會對演出內容有種艱澀難懂的狀態。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開演之前,一直無法決定是否要買票,原因是我和竇娥的故事不熟,實在很擔心會看不懂重新詮釋的《吶喊竇娥》。最後,還是在友人的極力鼓吹之下,買了八折的票,來到北藝大的展演中心準備看戲。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這齣戲,劇本的原始概念來自於賈西亞.馬奎斯的原著小說。我對賈西亞.馬奎斯並不熟(安迪賈西亞可能還熟一些),並不知道原著小說的內容,但因緣際會的,因為認識此戲的編劇,讓我有機會得以在戲成形前先行閱讀過劇本。從劇本的內容以及故事性來看,其實我還蠻相信這應該會是一齣好看的戲,因為編劇在劇中的意念相當清楚,也留了很大的空間並開闢了數條道路(或稱之為線索),讓導演能夠有機會從文本當中挖掘些什麼,然後將平面的文本及文字,轉換為舞台上的、視覺上的呈現。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一些學校呈現的作品,不管是不是科班,只要是免錢(:P)的、引得起我興趣的演出,我都會盡可能的去看。雖然這些作品可能受限於是校內製作而沒有太多的經費,演員的經驗和演技也可能仍有成長的空間,可是有時候在這些表演裡,我反而能夠得到比在專業售票劇場看戲時更多的滿足,那份滿足不光是來自於演員在自己角色上拚了命去銓釋所帶來的感動,有時候更多的是所有人盡了全力,只是為了要呈現一齣完整的戲甚至於是不完整的片段的感動。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你不走,我走》是一齣讓我有些「坐立難安」的戲。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今宵多珍重》女主角陳祐薇的認識,始於某年的夏天。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凡尼亞舅舅》對我來說,算是一本「傳說中」的劇本。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作戲,其實是孤單的。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季未了 妳卻走了 淚在掉 剩下的綻放回憶裡燒”。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年輕的原住民律師,和一個平地死刑犯,經過一場官司後,變成相互交心的朋友。“這是,歸檔寫在節目單上的一段話;也是,歸檔這齣戲最基本的故事綱要。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我第一次看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的戲(也是第一次爬到北藝大那麼高的山上(之前頂多爬到戲劇系館的那個路口而已~-_-))。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我們去到什麼地方,那裡都會變成這裡。”劇中的Sam如是說。
那天晚上,我在這裡(305),看了這裡(HERE)。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篇遲倒的觀後感..........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月二十四日,坐上了捷運,前往關渡.....
只知道當天晚上七點在藝院戲劇系有戲可看,便去了.....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