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動見体劇團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M.jpg

  走進《屋簷下》位於淡水竹圍工作室的表演場地,場上破舊不堪的房屋場景與劇中風雨飄搖的家庭關係相呼應,王靖惇編導的最新作品《屋簷下》,講述的正是在家庭關係中關於情感的矛盾與衝突。選在這麼一個屢次遭受颱風與水災淹水之苦,甚至讓團址就在此處的身聲劇場因為多次的淹水經驗而引發靈感創作《在大水之中》作品的表演場地,上演這麼一齣充滿水之意象的作品,不僅讓場地與演出本身多了些弦外之音的相呼應,更與劇中的重要情節意外吻合。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見体劇團《戰》.jpg

  以運動劇場為名,動見体劇團在2009與2010年的交界之際推出曾在2009年法國亞維儂OFF藝術節演出,如今捲土重來並加強內容的作品-《戰》。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哥本哈根》一劇的故事,有著濃厚的科學主題與歷史背景。故事裡的三個角色,物理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物理學家波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以及波爾的妻子瑪格莉特(Margrethe Norlund,1889-1984),在死後的世界相遇,重新回憶起他們的人生,互相辯證及討論著那場在1941年時,三人在哥本哈根的會面。

  這場會面的發生時間,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這樣的時間背景,加上海森堡與波爾的獨特身份,使得原本像是老友之間的聚會,更增添了些許複雜的成份。出身德國的物理學家海森堡,在德國佔領丹麥之後,來到哥本哈根拜訪和自己亦師亦友、幾乎是情同父子的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兩人的話題從科學的辯證,到彼此之間情誼的緬懷,無不圍繞在這場發生在1941年的哥本哈根會談之上。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颱風來臨之際,我與友人頂著風雨,來到了位於木柵的表演36房。之前曾經前來看過朋友的表演課程呈現,對這個地方並不陌生,但不小的風雨仍然讓我耽誤了一些時間,來到表演36房時,戲已經即將開始。

  在開始看戲之前,其實我對這齣戲沒有什麼概念。我不知道這齣戲要演的是什麼,看戲的票也是免費得來的,我只知道這齣戲的導演之一是我所熟悉的符宏征,然後這是一齣以音樂肢體劇場為名的演出,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我甚至連劇名都記不太清楚。但,我沒有時間再買節目單好好對今晚的演出做些心理建設,戲即將開始,我選擇不買節目單,直接進劇場觀賞演出。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