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賤,你們男人”。

熟悉(但是有點刺眼~^^|||)的字眼,再度出現在DM上,我知道,屏風表演班的《我妹妹》又即將重新上演。

猶記得1999年時,我才抱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進場觀賞《我妹妹》;之所以是抱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是因為當時”我妹妹”的角色,是由”萬芳”所飾演,而在1998年的《徵婚啟事》華麗版當中,身為主要角色的萬芳在台上的表現,我覺得並不是很理想。因此,當時的我,有點擔心由萬芳擔綱主演的《我妹妹》,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那次《我妹妹》我的演出,出乎意料的精彩!不光是戲的本身很豐富,更讓我從中看到了萬芳的進步!!!

事隔多年,今日今時《我妹妹》再度上演所謂的”真情版”;而我竟又在心中思考起”究竟要不要看”的念頭?雖然《我妹妹》這齣戲我已經看過了,可是我很清楚的知道:一齣戲當你看第二次以上時,會有不同的體會與認知。只是,這一次的演員陣容,並不是很能夠吸引我去看...新版《我妹妹》的DM,一打開來就是范瑞君、薛志正、李國修、王月的四個主要角色;李國修的部份不容我懷疑,他每次的演出總能夠達到某種程度的水準(或者能夠有某種程度的吸引力);王月的部份則令我好奇(畢竟我有點好奇流星花園裡的”杉菜媽”在台上演出《我妹妹》裡的媽媽角色時,又會是什麼樣子?而王月的演出和當年飾演媽媽角色,而讓我為之驚艷的”鍾欣凌”又有什麼不同?)而范瑞君的部份,我也有點小擔心,雖然范瑞君已經不是舞台劇生手了,可是看她演了那麼多年戲了,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仍然可以分為兩種角色:一種是女性自覺性極強的角色,一種則是一些比較三八(尤其在一些台語劇)的角色。而就《我妹妹》而言,其實這齣戲裡瑞君所飾演的”我妹妹”角色也是個有些女性自覺的角色,所以我有些擔心是不是又會看到同質性高的演出?而就薛志正而言,電視出身的他,也不禁會讓身為觀眾的我擔心是不是能勝任舞台劇的演出...於是,我一直在心中思量,究竟要不要去看《我妹妹》真情版的演出?

最後,我還是去看了。原因之一說出來可能沒人相信:是因為我想要看一看在這齣戲裡,一些新人如李依璁、邱逸峰、陳家逵、王欣元的表現。事實上,以現在的劇團而言,很少有劇團會在一齣戲裡提拔而大量使用新人(兒童劇和歌舞劇因性質與新人需求及用處不同,在此暫且不提~^^|||);以屏風的《我妹妹》而言,幾乎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的戲份,所以,我很高興並樂見屏風願意在戲中啟用新人來進行演出,也很好奇他們究竟能夠在舞台上散發出怎麼樣屬於自己的光?

原因之二是,在《我妹妹》真情版之前,我最後一次看屏風的戲是2000年底的《半里長城》浪笑版;之後,就再也沒看過屏風的戲了。一直以來,看屏風的戲,似乎都斷斷續續的(看其他劇團的戲好像也一樣~^^|||),而對我而言,屏風是我最早進劇場看”現場演出”的劇團(雖然我接觸表坊的”相聲劇”系列時間更早,但因為那是聽錄音帶,所以不算是”觀看現場演出”~^^|||)。還記得民國80年,西元1991年,我進了劇場,看了我這輩子看的第二齣舞台劇-屏風的《鬆緊地帶》(至於我這輩子看的第一齣舞台劇是什麼?我只記得那是一個外國的兒童劇團體,團名和劇名皆已不可考;只記得我那次看的瞠目結舌)。而那次去看《鬆緊地帶》的原因很純粹,只是因為想要看戲裡的”魔術”而已(對一個當年只有13歲,且喜歡變魔術看魔術的小朋友來說,這個理由已經很充份了)。算算從進場看屏風的戲到現在,竟然已經有了11個春天,11個夏天,11個秋天和11個冬天了(簡言之就是11年...這真是個騙稿費的好方法;雖然沒有稿費~^^|||)!如今,24歲的我,在心中有個想法告訴自己:”就當作是進劇場看個老朋友吧!”於是,我在4/15當天,買了當天4/15的票,而看了4/15的那一場演出。

整體上說來,《我妹妹》真情版的演出,大體上來說就如同當年的《我妹妹》一樣,仍然沒有讓我失望!雖然在演員的部份,有些人的表現讓我覺得似乎沒有當年的版本來得好(演員的部份容後詳敘),可是就整體的表現來說,導演的意圖和手法似乎顯得更加完整;而有些東西,也是當年的我在戲中所沒有看到的(這裡指的”沒有看到”可能是當年的版本沒有使用這樣的手法,也可能是當年我並沒有體會到)...像是某一幕(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第四場:外遇”)裡,老奶奶在飯桌上放了個屁,然後大家揮著手想要讓氣味散去,在燈光漸暗之中,那一場結束;彷彿是在訴說著這個家有著某種”潛在的危機”(突然想起”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而這個家因為這個潛在危機,而似乎已經開始腐敗、發臭,於是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而在某一幕(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第十四場:永遠II”)裡,在客廳的爺爺以及奶奶們”笑”著訴說眷村裡大家熟悉的張媽媽、宋伯伯因為意外過世的”悲”劇;這種用”笑”來表達”悲”的情緒的方式,也不免讓在觀眾席的我,也似乎為這些曾經活生生在(人生)舞台上的這些角色的離開人世而感到惋惜。除此之外,國修老師在這齣戲所使用的電影蒙太奇手法(”空間不存在,時間無意義”),也讓看過很多種不同劇團演出劇碼及形式的我,依然覺得新鮮而有趣;尤其是當右舞台(以觀眾角度來看是舞台左方)的侯世春和小琪正在進行主戲時,左舞台的管家可能正努力打暈那條草魚...或者當客廳裡的叔叔伯伯爺爺奶奶正在七嘴八舌熱熱鬧鬧時,二樓閣樓裡的媽媽可能正在一聲不響的找著某樣東西...這種”在舞台上某個角落的主戲正在進行時,另一個角落的戲也持續不斷的前進”的導戲方法,不但讓這齣戲更加好看,我覺得也切合了我在這齣戲裡所看到的一個最中心的意念-”時間是一直流動的”(關於國修老師在《我妹妹》所想要講的東西以及我所感受到的部份,請容我在後面談論劇本時再一併提出我的想法~^^|||);很多很多的地方,我都覺得國修老師在導戲的手法上做了修正;讓整個《我妹妹》的故事更完整,也讓《我妹妹》的故事,再次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

除此之外,我也驚訝於在《我妹妹》當中,不光是演員在演戲,燈光、音效乃至於幕後的種種,全都是戲的一部份!我指的是,在這齣戲燈中,我覺得頗值得玩味的在於”非演員”所呈現出來的戲的部份;例如,你可以看到奶奶廚房裡的瓦斯爐爐火,正有規律的一亮一暗著,努力的扮演好自己”爐火”的角色;而某一幕裡,媽媽訴說著腦袋裡重複的影像:”我聽到有人按喇叭”時,那在上舞台(舞台後方)所閃動的燈光,不管是亮度還是閃動的方式,都令人感覺彷彿就有一台車子停在翼幕後方,而由於觀眾看不到車子,更加深了那種”車子與喇叭聲只是媽媽腦海中的強迫性影像”的感覺。而音效也可以是”戲”;不管是爺爺總是開著的電視所發出來的談話性節目的聲音(配音的那種語調與聲音,彷彿把我們帶回到那個年代),又或者奶奶那想要全破的任天堂麻將遊戲,都是”戲”,都已融合在戲裡面;更別提其實搶戲(^^|||)搶的頗嚴重的,那個會自己開關、而且會隨著劇情的走向及情緒而調整自己出水量的水龍頭了!水龍頭似乎也隨著舞台上的劇情以及情緒,而”渲洩”出屬於它的情緒.....而當奶奶所做的菜”玫瑰鍋炸”在油鍋裡炸著的同時,當油鍋的高溫讓玫瑰鍋炸的旁邊冒起小泡泡時,我彷彿看到玫瑰鍋炸也在演著”戲”(玫瑰鍋炸在油鍋裡浮浮沉沉的,然後笑著叫著”好燙!好燙!”~^^|||);不知道這可不可以算是”玫瑰鍋炸”和”瓦斯爐火”之間的對手戲?!(畢竟瓦斯爐的爐火其實是用燈光所製造出來的效果,而油鍋裡讓”玫瑰鍋炸”熟透的熱油,其熱能其實不是來自於瓦斯爐火,而是舞台上廚房中裝置的電熱管(裝置原理詳見《我妹妹》真情版節目單第87頁);所以我會覺得好像是玫瑰鍋炸和瓦斯爐火在演對手戲(瓦斯爐火:”玫瑰鍋炸,你再給我裝肖仔嘛!我是假的耶!”。玫瑰鍋炸:”可是真的很燙呀!呵呵呵!好燙好燙哦!”))。說真的,在這個部份,也就是舞台上許多東西都有”戲”存在的部份,或許有些人沒有這種感覺,可是我對於這種呈現方式卻覺得頗令人玩味而有趣!=^_^=

其次,講到劇本的部份。其實,《我妹妹》畢竟是重新演出,現在再去探討當年1999年時國修老師把張大春的《我妹妹》轉換成舞台劇《我妹妹》,似乎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這種感覺就好像我現在才po出《鬆緊地帶》的觀後感一樣,其實意義不大),而關於兩個版本的劇本之間的差異,坦白說,當年的文本部份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樣子,我已經有些不復記憶,所以當然也無從比較與談論多年後的《我妹妹》真情版,在劇本的部份是否有做修改或者變動。不過,我這邊所想要談論的”劇本”,指的是從劇本出發,討論與思考為什麼李國修要拿《我妹妹》(而不是其他文學作品)來當成舞台劇創作的主題?而這個主題和我所感受到的,國修老師本身的”創作意圖”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國修老師在《我妹妹》真情版演出前的”春.修戰國時代”座談會(主講人為李國修和張大春,地點為紅樓劇場)中,提到”小說與舞臺劇其實走在同一個思想脈絡裡面,共同的主題就是父權崩解”,而除了這個主題外,國修老師也說,從整個原著中,他選擇出要表達的主題:包括遺傳、性慾、死亡、罪惡與懺悔,以及最重要的增加部份:重建記憶。劇中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可是對我來說,我覺得我所感受到的一個最中心的意圖,其實是關於時間的流動,以及記憶的拆解與重建(如果把記憶視為一旦進入到人腦子裡便不會被拆解分散掉的東西的話,或許應該說”記憶的隱匿與發現”比較恰當)。不管是前一版的《我妹妹》或者是這一版的《我妹妹》真情版,我永遠都記得劇中小琪的將軍爸爸所說的一句話:”歷史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歷史”,如果以一般世俗人的眼光,去看待小琪的將軍父親,大概很多人都會說他瘋了!但是,再仔細想想,其實”歷史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歷史”其實是個無法辯駁的真理不是嗎?(曾經有人說過:”人類從歷史上所學習到的教訓,就是什麼都學不到”,所以”歷史就是現在”,從前犯下的錯誤,往往人們在今時今日仍會犯下相同的錯誤;而我們此刻所處的空間與時間,所處的那某時某分某秒的那一刻,在下一秒裡,就成了”歷史”,所以”現在就是歷史”)而這最正確不過的真理,竟然是從一個瘋子的口中說出!(仔細想想:劇中一個也同樣很重要的主題:”遺傳”,當下一代的人保留了上一代人的某些外在特徵或內在特質,這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歷史就是現在”?)對照到整齣戲,我覺得整齣戲雖然講了很多東西,可是我覺得最中心的思想,就是我前面所想講的”歷史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歷史”的觀念;國修老師所說的,所呈現的,是關於《我妹妹》,以及《我妹妹》那個時代所呈現出來的各種人事物,包括舞台上眷村裡各式各樣的老爺爺老奶奶、舞台上眷村的拆除、侯世春(哥哥)以及侯君欣(妹妹)之間的相處模式的更動,都代表著一種空間以及時間的流動;甚至於在劇終時,當屏風的眾演員們謝幕完之後,台上又上演了一小段的戲。這種”在謝幕之後再馬上演一段戲”的手法,在當年《我妹妹》首演時,曾經引起一些人的質疑,有些人認為這手法似乎只是在炫耀以及展示屏風的演員們可以在謝幕完後又馬上入戲演戲;可是我卻覺得其用意並不是在於炫耀其入戲快速的能力,而是在講述一種觀念:也就是”時間流動未曾停止”的觀念。演員戲演完了,謝完幕了,可是事實上,戲裡及戲外時間的流動並不因為戲終了而終了,而是繼續在進行著,就如同水龍頭的水一般,流動不止。在當年《我妹妹》的版本當中,劇終的這一幕,也就是謝幕完後媽媽又在水龍頭前洗手的這一幕,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時是使用紅色的燈光(面光)打在媽媽的臉上,以強調這一幕。而在《我妹妹》真情版當中,或許是因為當年演出時某些觀眾對這種手法的質疑,使得國修老師在這方面做了修正;於是《我妹妹》真情版中的最後這一幕,在時間長短上做了調整,也比較不強調最後的那一段(旁邊的字幕也打上”期待再相會”之類的字樣,而整個感覺也從原本的”時間接續進行”變成一種接近”餘音繞樑”的感覺)這樣的修正的確讓這一段給人的感覺比較不那麼突冗,也讓兩端分別掛著”導演認知”以及”觀眾認知”的天秤,達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可是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第一版那種劇終後劇卻未了的那種強烈感覺!只不過這純粹是個人喜好罷了!^^|||)

上面說了很多,關於劇本以及國修老師想要籍由《我妹妹》所呈現的意圖;國修老師在《我妹妹》演出前的座談會上說自己在創作時,總是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寫這個劇本?這個劇本跟這個時代有什麼關係?”一直以來,國修老師以及屏風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始終和身處台灣的我們,以及我們所處的台灣息息相關;不管是”民國xx年備忘錄”的備忘錄系列作品、關於家變的”黑夜白賊三部曲”系列(突然驚覺三部曲中其實只有兩部在觀眾的面前,哪第三部咧?^^|||)、乃至於從台灣新聞(社會)事件出發的《救國株式會社》之類的戲,其實都和”台灣”息息相關。或許就如同屏風人一直想要做好的一件事:”運用戲劇的形式,以心用情的紀錄台灣這片土地上人事景物情的演變與歷程”。而回到《我妹妹》本身來看,雖然《我妹妹》裡面講述了很多東西,關於記憶、遺傳、性慾、死亡、罪惡、懺悔.....可是如果把所有東西都歸零,這一切的主題,似乎都是在喚起人們對現在以及過去的重視。而《我妹妹》這齣戲,的確做到了!國修老師曾在《我妹妹》演出前的座談會上說到:”觀眾在欣賞戲劇時,會呈現出三種狀態:第一參與,第二投入,第三是投射。參與是在現場看整個流動的故事,投入是沈溺並體驗劇中角色的傷悲、情感或喜悅,而劇中最大的特質在於投射。觀眾因看戲而勾起自身的回憶與曾經,在這戲劇術語中稱為「留白的空間」。這個「留白的空間」,就是觀眾勾起自我回憶投射的部份...”而回到《我妹妹》這齣戲本身,先併除掉劇本身所賦與的各種主題以及理念,我覺得《我妹妹》這齣戲,的確讓人在觀看時,除了”參與”之外,更進入到了”投入”以及”投射”的階段,而開啟了我們塵封已久的,記憶的某個部份,就這一點上來說,我覺得《我妹妹》的確是一齣不錯看的戲!就理性面而言,劇中的某些手法以及各種呈現方式的確讓坐在觀眾席的我感到驚喜;而就感性面而言,我的確也有某部份被台上的戲所打動而進入到了”投入”或者”投射”的狀態;真的蠻不錯的。^_^

另外,有個部份雖然是當年《我妹妹》首演時進行的動作,可是我還是想要拿出來說一說我的想法:就是關於《我妹妹》是如何從一本張大春的小說變成舞台劇的過程。當年《我妹妹》第一次演出時,在看完舞台劇之後,我去買了張大春的”我妹妹”來看;當時的我,其實看不太懂張大春的”我妹妹”究竟是在寫些什麼?(或許當時的我,還不習慣這種在時空上是以跳躍方式呈現的寫作方式)而多年之後的我,再次欣賞《我妹妹》真情版的演出之後,再次拿出了張大春的”我妹妹”重新看了一次。這一次,我才大致了解原書作者想要說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當年看不太懂?(感覺上作者是從”侯世春”的角度,去看”他妹妹”(侯君欣)時,再重新對自己(侯世春)做思考以及懷疑;於是除了時空跳躍的寫作方式外,書中也看的到往往侯世春會陷入一種自我思維的自我對話。而這種偏重於主角自己思維對話的形式畢竟是當年的我所很少見到的,加上有點複雜的時空跳躍寫作方式,使得當年的我不太懂”我妹妹”這本書究竟在講些什麼。)而當年的我,佩服的是國修老師能夠從我看不太懂的”我妹妹”當中,抽出關於侯世春、侯君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乃至於其他角色間,彼此所發生的各種關係以及故事。而今時今日,當我比較能夠看懂”我妹妹”這本書時,我更不禁要佩服國修老師;因為國修老師的作法,其實是把整本我妹妹完全的拆解,包含時間發展的順序、人物之間的關係、角色的設定,然後再組合而成我們在舞台上所看到的《我妹妹》,其工程真的不容易!(光是要弄清楚整個時代背景以及事件發生順序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我常常覺得:劇場藝術就像是某種的”拼貼藝術”;我知道這種講法,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彈!可是,我的心態以及想法是,從技術面來說,舞台劇不就是把導演、編劇、不同的演員、燈光、音效...等要素把它結合(拼貼)在一起嗎?而就戲劇面來說,每一句戲中的台詞、每一個cue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走位,結合(拼貼)成一齣戲,不是嗎?或許有些人會對”拼貼”二字有意見,可是請注意:我指的”劇場藝術就像是某種拼貼藝術”,是”拼貼藝術”,而不是單單指”拼貼”,還多了”藝術”二字。這或許要再延伸出一個議題,就是”什麼是藝術”?當然這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認知。而我心目中的認知是:”把某一樣東西做到極致(不管是在”優劣”上或者”可能性”上),那樣東西就可以稱之為藝術”。而”拼貼藝術”的極致是什麼?我覺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拼貼到你根本看不出來這件作品是透過”拼貼”的方式誕生的;一種是你根本想不到這樣的東西或素材可以拿來當成拼貼的材料。而我所謂的”劇場藝術就像是某種拼貼藝術”,指的則是比較接近於前者。回到《我妹妹》來說,國修老師把原著的”我妹妹”的故事重新分解(因為原著的寫作時間是跳躍的,所以我們或許也可以說國修老師的”重新分解故事”是”重新還原故事”~)然後再拼貼(組合)而成舞台劇的我妹妹,並且在劇情上面做適當的調配,使得觀眾了解舞台上所發生的故事;把小說轉換成舞台劇的部份,是我覺得很佩服也覺得很棒的地方(而重點在於,從小說轉換成的舞台劇《我妹妹》,也的確好看)。

上面講了一堆關於演出、關於導演、關於劇本,關於戲本身的一切,現在我想就演員的部份,來談談我對這齣戲中各個演員的感覺;其實就演員整體上的感覺說來,由於我看過第一版的我妹妹,所以在某些地方,很自然而然的便會和第一版的演員們作比較。而就我的感覺而言,這次”真情版”的演員表現,整體上(但不是全部)來說似乎沒有第一版的演員表現來得好;倒也不是純粹就演技上”誰優誰劣”來比較兩邊演員的差別,只是我在看”真情版”的演員時,除了看其本身的演技外,也自然而然的會比較其與之前那一版的演員有什麼不同。事實上,當我有”這一次的演員表現沒有《我妹妹》首演時表現的好”的想法與自覺時,我曾經去思考這樣子的想法與自覺誕生的原因為何:是真的這一版的演員的確表現的沒有首演好嗎?還是只是因為我從首演當年(1999)到今年經歷過四年的時間,在看戲這件事上有著更加銳利的眼光以及更敏感的思維?(當然換個角度來說,也可能是我的胃口變刁了也說不定.....)所以下面關於演員的部份,純粹只是以身為觀眾席當中眾觀眾中的某一位觀眾的角度來談談”我自己”的感覺,並不代表某演員一定演的是好是壞.....

李國修(飾 爸爸):

其實以我的身份和角色而言,去批評或者去談論國修老師的演出究竟如何如何,未免有點”大逆不道”(我腦海裡只想的到這個詞~^^|||);可是,我還是想要談談我對於國修老師在這個角色上給我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我看過第一版的《我妹妹》,所以我自然而然的就會把第一版的角色和真情版的角色來做比較:第一版演出時,爸爸的角色是由”夏靖庭”來飾演;而爸爸這個角色,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部份關於人性的陰暗面在角色之中的;而就兩個人在這個角色詮釋方面來說,我總覺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夏靖庭在人生路途上的一些特殊經驗,使得夏靖庭在父親角色的陰暗面掌握上,比真情版的”李國修”要來得好;劇中有一幕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戲,就是父親對母親不斷的重複同樣的字句:”你為什麼要否認呢?”夏靖庭的演法,會讓我覺得的確是針對著母親,不斷的以言語以及眼神的壓迫,想要讓母親承認自己的精神狀況的確有問題。而李國修在那一幕裡,所使用的則是一種比較”好整以暇”的態度來逼問母親,而對我而言,我比較看不到在那”好整以暇”之下,所想要讓母親瘋掉(說服她自己是個瘋子)的那一份企圖心,自然也就比較感受不到在父親那種行為下,所應該呈現出來的壓迫感。除此之外,在”第十八場:告別”裡,當李國修所飾演的父親回到了自己一天到晚嚷著要回去的”家”(早已拆掉的眷村)時,當他看著傾倒的廢墟以及雜亂的堆石時,他彷彿在眼中看見了那些他早已遺忘的一切;包括眷村那些街坊鄰居、那曾經生活的地方、那曾經經歷的一切...而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一份屬於父親的情感,竟在李國修的詮釋下,真切且不矯情的在舞台上呈現!當看著舞台上的李國修,以及侯君欣(妹妹)使用V8拍攝的,父親的臉部表情,更強烈的打動且震撼了坐在觀眾席的我!那一份情感,是真切且自然,且令人感動的。我看到的,不單單是劇中的父親回到了已經拆除的眷村所流露的情感,我彷彿更看到國修老師就站在中華路的國軍文藝中心的大門口,看著前面的中華路,緬懷那一個曾經綿延在中華路上的”中華商場”,緬懷那一個自己生長的地方.....這一段的演出,真的很棒!*^_^*

王月(飾 媽媽):

記得在《我妹妹》真情版首演之前,我曾經收到過一封e-mail,內容是講述”數個你要來看《我妹妹》的理由”;其中一個理由是:”李國修和王月首度同台飆戲”!而宣傳DM上也寫著”恩愛眷侶同台飆戲,王月、李國修破天荒攜手飾演夫妻”。但是對我而言,我是抱著一種比較平常的心態來看待王月和李國修的同台演出(而不是抱著一心一意進劇場看兩人”飆戲”),以及兩人之間各別的表現。就王月姐姐兒(^_^~*)的表現來說,其實我覺得王月姐姐表現的不是很好;例如在寢室裡的那場戲,當李國修飾演的父親一直逼問著”妳為什麼要否認呢”的話語時,我感受不到王月那個角色所應該有的被壓迫感,感覺上王月在那個受壓迫角色的情緒揣摩上的呈現,似乎只運用頸部以上來做表情、眼神、聲音的詮飾;雖然我不是很了解,王月這麼樣一個”得了強迫症的母親”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樣子(畢竟我沒有真正進入這個角色並且去扮演這個角色),但我總覺得這樣子的一個角色,在心情以及情緒上是極度不安的,而這份屬於角色本身的不安,除了透過表情、聲音來傳達那一份不安外,身體應該也會因為這一份不安和恐懼,而產生一些排斥的動作(例如:手掌可能會自然而然的緊握、身體的神經可能會蹦緊等)。而當王月的母親角色在寢室裡受到父親的逼迫時,我只能夠從王月的表情和聲音感受到些許身為那個角色所受到的壓迫感,而從王月的身體上,則比較感受不到那一份壓迫感;於是乎那個身為母親角色應該有的被壓迫感,在強度上似乎就稍嫌弱了一些,而比較沒有辦法打動我並讓我去體會到那個一份身為角色所應有的情緒,以及讓我信服那個”受壓迫”的角色。其實,雖然王月在這些地方所呈現出來的情緒能量不太夠,但是在某些需要情緒”爆發”(如最終導致情緒崩潰的那一幕)的部份,卻又在情緒的掌握上以及呈現上展現了十足的能量!所以,我不禁在想:是不是前面那種在情緒上所展現的不足,是某種”保留”,是為了要完成後面的”爆發”?可是不論究竟原因是不是如此,我都覺得在某些”受壓迫”以及”不安”的情緒上,王月呈現出來的程度似乎不夠(我不禁在想:是不是因為王月姐姐太愛太愛國修哥哥了,所以要她感受到國修所扮演的父親角色對他的那種壓迫,那根本就是很難的一件事嘛!因為愛,所以”她”根本感受不到”他”在壓迫”她”;甚至於,那種壓迫在”她”的眼中,也是”他”的一種”愛”的呈現...^^|||...這只是我的胡思亂想啦!看看就算了~)。除此之外,我想說個題外話,那就是:王月姐姐在這個角色上所做的”洗手”動作,真是辛苦了!!!我衷心的希望”生活智慧王”的節目,有人提供給王月姐姐關於保護玉手的秘方,不然手真的都快洗破了!x_x辛苦了.....^^|||

范瑞君(飾 妹妹):

當聽到《我妹妹》即將再度上演時,在演員陣容上,我最先關心的當然就是劇名當中的”我妹妹”究竟是誰來演出。當知道這個角色是由”范瑞君”來演出時,坦白說,我有些擔心...這一份擔心,並不是擔心或懷疑范瑞君的演戲能力,而是看范瑞君演戲那麼久了,在她眾多的作品(演出的角色)當中,不知道是因為劇情中角色的個性就是如此,還是因為范瑞君都用相近的方式來進入角色,我覺得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屬於比較有女性自主意識的角色,第二類則是一些在本質上比較三八的角色(如一些台語戲劇中的演出)。而在瑞君演出的那麼多個角色之中,我仍然只鐘愛於《阿爸的情人》(王獻箎導演的電影)裡,瑞君所演出的那個角色(和電影中有露屁股的鏡頭無關~^^|||;雖然我知道那個屁股不是瑞君的屁股,而是替身.....)而這次演出”我妹妹”一角,我有點擔心瑞君是不是仍然會用前述的第一種方式來演繹”我妹妹”這個角色(因為”我妹妹”這個角色在本質上,並不是那種瘦瘦弱弱凡事沒有主見的小女生,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會說出”很賤,你們男人”之類話語的角色)。但是就我看戲的感覺,其實瑞君在”我妹妹”這個角色的揣摩以及掌握上,都還做的不錯!既不會讓人覺得那一份身為角色的自主意識太過強烈,在”我妹妹”3~26歲之間的角色變化,也很能夠合乎每一幕每一場景每一年代的需要。尤其讓我喜歡的是,當范瑞君在扮演”小時候的侯君欣”時,所使用的聲音語調;從語調當中,聽得到的不光光是這個角色的”聲音表情”,更聽的到關於這個角色的”聲音年齡”!范瑞君在這齣戲整體上的感覺,都給人蠻舒服的感覺,蠻不錯的。不過我覺得還是有個地方美中不足,就是在某一幕(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第十四場:永遠II”)裡,侯君欣以自己的觀察,剖析男人的”伊底帕斯情結”,道出”男人一輩子要玩很多女人,因為他不能玩自己的母親”,而那一大串講述關於男人的伊底帕斯情結、以及男人與母親之間關係的話語,讓我覺得似乎給人很重的”說教”意味(而不是妹妹純粹在講述自己的感覺),在那一剎那,我彷彿看到《九九狂講二部曲》裡的”姊姊妹妹ㄍㄤˋ起來”的段子中,瑞君的那個角色突然間跑出來,然後在台上高談闊論;如果瑞君可以再針對這一段做一些修正,而不要讓這一段的呈現有點像是在演講或者發表什麼之類的東西,我想這一段的感覺應該會再好一點.....不過就整體上而言,瑞君在這齣戲的表現的確不俗,也證明了我當初的擔心是多餘的(不過關於瑞君,我的最愛還是《阿爸的情人》...而瑞君在電視劇《逆女》中的表現,似乎也不錯;只是因為我沒有看過《逆女》的全部,所以不便也不應針對這齣戲對瑞君的部份做評斷。不管如何,不管在過去(《逆女》)或未來(的戲),我都希望瑞君可以再更上一層樓,讓我心目中瑞君最佳表現的作品,能夠有”改朝換代”的機會~^_^)。

薛志正(飾 哥哥):

薛志正在這齣戲的表現,坦白說,我覺得不是很理想;因為他似乎忽略了一個東西,就是從角色本身出發。當薛志正在台上扮演”侯世春”這個角色而說出某些台詞或者做出某個動作的時候,我看不到在這個台詞或者動作的背後的那一份”動機”,也就是他應該是心裡面有個某種念頭之後才說出了某句話,或者有某種意圖所以做出某個動作...坦白說,我對薛志正的認識其實不深,平時看到的大多是其在電視上的表現(如電視劇《超人氣學園》、綜藝模仿節目《主席有約》、或在第四台的購物頻道當當汽車防盜鎖的引言人之類的...)而不管是《超人氣學園》裡的角色,或是《主席有約》裡的宋主席,我覺得薛志正在角色扮演以及演戲這方面,大多所採用的是”由外而內”的表演方式;一個演員的呈現,有分成內功和外功,所謂的內功,指的是在心靈和想法上成為所要扮演的角色,而外功則是透過化粧以及外在的裝扮而扮演某個角色。薛志正在一些角色的處理上,感覺上比較偏重於外功;例如《主席有約》裡的宋主席,就是一例,只要你的粧能夠化的像宋主席,在一些行為和動作、語氣上像宋主席,你就算是成功的扮演了”宋主席”這個角色;既不用太去揣摩宋主席在當年沒選上總統時的心情,也不用去了解宋主席在去年底市長選舉時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下跪的(因為只要做”下跪”的這個動作就算是扮演好宋主席了);而這樣比較偏重”由外而內”(透過”外”在的妝扮與動作來使得”內”在成為某個角色)的演繹方式,在處理像《我妹妹》這一類比較重視內心情感的戲,則顯得有些不足...如果可以從另一個方向,再用”由內而外”(由內在的情感及情緒引發外在的動作與行為、言語)的方式在情感的方面再做加強,我想應該會更好。另外,就我4/15那天看戲的感覺,我覺得似乎薛志正對於這齣戲似乎還不夠熟悉;在一些台詞上唸的還不是很順(我那天看戲時,薛志正還吃了兩三次螺絲~),我想這些地方,包括對戲本身的熟悉度或者情感的掌握上,我覺得都是薛志正可以再努力的地方。^_^

李右杭(飾 爺爺):

說真的,我對於李右杭有些陌生;一直到看了節目單,我才知道他的一些相關經歷(不過,當年看了電影《飛俠阿達》八、九次(第二次以後當然是錄影帶)的我,卻不太記得他演的是那個角色...是在植物園裡說書的那個角色嗎?)。整體上說來,其實他在爺爺這個角色的呈現上,其實蠻不錯的;爺爺這個角色的那句台詞:”嗯...嗯?電視別關呀~”一直在我腦海當中盤旋著,蠻不錯的!

崔幗夫(飾 奶奶):

說真的,如果相較於李右杭對我的陌生,那麼崔幗夫對我而言,應該就更加的陌生了!我是一直到看到網路上關於期待崔幗夫演出的某篇留言,以及看了節目單,才知道她是國內的”資深配音員”;說真的,我蠻樂見所謂的”聲優”(日本人對配音員的稱呼名稱;坦白說,我還蠻喜歡這個名稱的,因為”聲”音很”優”嘛!^_^)在配音工作以外有其他的發展。而崔幗夫在這齣戲的表現,也的確不俗,蠻成功的扮演好奶奶這個角色;只是在某些小地方,她在說某些台詞時,我有時候會覺得有點模糊而聽不清楚...當然!”發音不清晰”對一個”資深專業配音員”而言是一項很嚴重的指控!但我這裡所指的,並不是說我覺得崔幗夫發音不清晰,而是她的聲音透過舞台上的麥克風傳出去,有時候會有些擴散以及模糊掉;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平常從事專業配音工作的崔幗夫,所接觸的都是敏感度極高的收音麥克風(而這些麥克風在收到聲音後,聲音並不是馬上透過喇叭而擴散出去),一旦到劇場使用這一類的麥克風時,就不能夠完全掌握透過麥克風以及喇叭傳出去的效果是怎麼樣(畢竟平時在錄音室裡配音時,聲音出來是什麼樣子,就會以什麼樣子被收錄起來;而劇場的麥克風及音響設備可能會因為空間以及其他因素而使得說出來的聲音和喇叭傳出來的聲音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來說,崔幗夫在奶奶這個角色上還蠻能夠說服人的,很不錯!^_^

劉珊珊(飾 小妹、女畫家、家教、張媽媽、護士):

一直以來,我一直覺得”劉珊珊”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放眼現今的舞台劇環境,如果以幾個大型劇團而言,每一個劇團本身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專屬演員;每個演員或許會固定和某幾個劇團合作,但是總會在其他劇團演上個幾齣戲...但是看到”劉珊珊”,一直以來,她似乎就是一直跟屏風合作,一直做屏風的戲...我只能夠說...嗯...真的蠻神奇的!^^|||回到《我妹妹》來說,這次劉珊珊會接下《我妹妹》的演出,其實是個意外;原本劉珊珊的角色是要由另外一位演員李依璁所擔任,但因為李依璁身體不適所以改由劉珊珊披掛上陣(不知道李依璁身體有沒有好一些了呢?希望妳能夠把身體養好,並且能夠有機會看到妳的演出哦!^_^);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臨時披掛上陣的關係,加上所扮演的角色又多,每個角色在呈現的水準上顯得似乎有點參差不齊。在五個角色中,”小妹”和”女家教”的角色是我比較有意見的;在印象中,”小妹”這個角色在《我妹妹》首演時,似乎也是劉珊珊扮演,而當年的”劉珊珊”,和真情版的”劉珊珊”,我覺得都有一個問題存在,就是我似乎沒有辦法看到”小妹”這個角色是活生生的站在舞台上...事實上,”小妹”這個角色是個有點複雜的角色,因為要去體會一個女孩子,竟然和自己的哥哥(雖然是同父異母的)發生了性行為,而自己的哥哥卻又不承認兩人之間的血緣關係,這種種的一切,使得小妹這個角色相對來說,就比較不是那麼好扮演。而不管是首演版或是這次的真情版,我始終都不是很清楚”小妹”這個角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我很清楚這個角色在劇中所做的設定是怎麼一回事,可是劉珊珊在台上的演出,比較沒有辦法讓我看到”小妹”這個角色是活生生的在舞台上呈現(當然這也跟小妹的戲份比較少,在呈現上原本就受到限制有關),”小妹”和”侯世春”之間的那一層血緣(雖然只有1/2)關係,我始終看不到。或許這種情形是原本就安排的,因為要強調侯世春無視於這一層血緣的想法;可是我始終覺得兩人之間的血緣關係應該是”隱匿的”,而不是”不存在”的,如果在小妹這個角色的演繹上再做一些修正的話,我想如”第三場:小妹I”之類的場景應該比較能夠讓人清楚的知道兩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也比較了解那一場究竟在說什麼。而在”女家教”的這個角色上,我是覺得在女家教說出”約翰.藍儂死了!”這一句時的情緒似乎有點不太對...基本上如果獨立來看這句台詞,大略可以分成兩種方式,一種是帶有纖細豐富感情的、打從心底的說出這句話,另一種則是可以用略帶誇張的語調來強調自己的難過是因為”約翰.藍儂死了”。在這裡,我覺得比較適合的使用方式應該是後者;但是劉珊珊在唸這句台詞時,讓我覺得這句話似乎是突然間冒出來的。事實上,我覺得這句台詞應該和前一句台詞:”小孩子真是幸福,不懂得大人的哀愁是怎麼一回事”在節奏上應該是連在一起的。感覺上,”小孩子真是幸福,不懂得大人的哀愁是怎麼一回事”的節奏就像是把一顆球輕輕的往上拋,而當球到了最高點然後受到地心引力往下掉時,掉到原本往上拋時的高度再用力用球棒打擊出去,也就是”約翰.藍儂死了”這句台詞。我覺得如果在節奏上再修正一下,應該會更好...不過大體來說,以救火員的身份加入演出的劉珊珊,其實表現還算不錯;記得趙自強在因為唐從聖住院而臨危受命接下表坊《十三角關係》的演出時,曾經在節目單上說到:”一個救火員除了救火以外,自己似乎應該要活著走出火場...”那麼,恭喜劉珊珊活著走出火場,而且,火也的確滅了!^^

王欣元(飾 小琪、李媽媽):

王欣元在這齣戲的表現還算不錯!不管是接近自己年齡的”小琪”角色,還是超齡演出的”李媽媽”,都有不錯的表現,也很稱職的扮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蠻好的!^_^不過我覺得在”小琪”的部份,其實有個地方可以再做修正;就是在”第十四場:永遠II”裡,小琪對侯世春聲嘶力竭的喊著”你去幹你妹妹呀!”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應該就如同”第十六場:閉幕”當中,父親對我妹妹所說的”你.瘋.了”的感覺一樣,也就是說在強度上,這句話的感覺應該是銳利如一把刀般劃破了當時的空間以及氣氛;”你去幹你妹妹呀”這句台詞,在台上一共講了兩次,可是王欣元說第一次時,在力道以及氣度上沒有這句台詞應該有的強度,甚至於有點模糊不清而聽不懂她在說什麼(如果我沒有看過首演版,我可能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在第二次時才聽的比較清楚...雖然我知道可能並不是每一場都有這種情形,只是我覺得這句台詞在整個劇中,相對於侯世春以及小琪之間的關係,以及整個劇想要傳達的某些理念有所相結合(仔細想想:侯世春在那之後,不是真的和自己的妹妹(小妹)上床了嗎?),所以我會比較重視這句台詞的感覺,我覺得這個部份是王欣元可以再去思考以及加強的地方。

舒宗浩(飾 宋伯伯、陳大夫、管家、婦產科醫生):

舒宗浩在這齣戲裡面的表現,坦白說,給我有些驚艷的感覺!雖然這四個角色,在性質上都比較接近所謂的配角,可是舒宗浩在這些角色的演出上,卻絲毫不比主角遜色!不管是那一個角色,都呈現出屬於那個角色的個人特質,而讓每一個角色都有個人的風格存在!感覺蠻不錯的!^_^記得第一次看到舒宗浩的演出,是在多年前果陀劇場演出的《台北動物人》,當時舒宗浩的表現就讓我印象深刻,而他在劇中的台詞多年後仍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犀牛議員舒宗浩!敢衝敢撞辦事牢!請支持台灣最後一支犀牛!!!”);而最近則是看到他和阿嬌在擔任所謂的”禮儀大使”,宣導國民禮儀。很高興又一次看到舒宗浩在台上的精彩演出,很棒!^_^

邱逸峰(飾 呂勇樹、劉伯伯、憲兵乙):

邱逸峰在這三個角色的掌握上,大致上來說都還不錯;不過在呂勇樹的部份,我想要提出來討論一下。呂勇樹這個角色,在劇中有兩個年齡層的呈現,一個是小時候的呂勇樹,一個則是長大後的呂勇樹;而邱逸峰在這兩個角色上的表現,似乎是用同一種方法在做呈現,都是用”長大後的呂勇樹”,也就是說:”小時候的呂勇樹”的動作、語氣、語調,幾乎讓人沒有辦法體會以及認同那個”小孩子”的角色;當然!沒有人規定小孩子講話就一定要輕聲輕語,老人家講話就一定要氣若游絲,不同年齡層的角色雖然有不同年齡層講話的特質,但倒也不用完全就是憑刻版印象下去扮演某個年齡層的角色。只是,當小時候的呂勇樹和小時候的侯世春站在台上時,對照到薛志正所使用的是正常小孩子的語調以及演繹方式時,邱逸峰的話語與講台詞的方式就顯得有些和薛志正的角色格格不入,也使得坐在觀眾席的我不是很能夠信服”小時候的呂勇樹”這個角色;雖然我有一種感覺,就是邱逸峰之所以用這樣子的方式來扮演小時候的呂勇樹,是為了在”第十三場:小妹II”裡,當侯世春和呂勇樹在長大之後相遇時,能夠在具有計程車司機身份的呂勇樹一開口時,就讓觀眾知道這人就是呂勇樹(呂勇樹的台詞:”喂!同學!”是一個讓人認出他的重要關鍵),可是那個小時候的呂勇樹的角色,始終讓我認為那樣的年紀,似乎不應該是用那樣子的語氣以及語調;或許呂勇樹那些關於性、關於男女關係的話語,的確有可能在那個懵懵懂懂的年齡被拿出來說,那應該是一種對性的好奇,以及某種幼稚的表現(就好像拿芹菜來”肅然起敬”一樣...),可是邱逸峰在這個角色上的呈現,卻讓我覺得好像看到是個成年人在談論一些屬於成年人的話題(例如談論”台灣水電工”好不好看啦~或者吃什麼中藥比較”有效”之類的...),而比較沒有辦法讓我信服舞台上那個”小時候的呂勇樹”的角色。我覺得這個部份是邱逸峰可以再去思考以及修正的。

陳家逵(飾 老孟、將軍):

陳家逵在這兩個角色的呈現上,都表現的還不錯!尤其是老孟的部份,那句”消毒大隊要來囉!”的台詞總是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陳家逵的演出,讓老孟這個角色在舞台活生生的呈現,很不錯!至於將軍的部份,我比較有意見的是口音的部份;從將軍的口音及角色,可以知道他操著某個地方的口音,可是陳家逵在唸這些台詞時,我聽起來總覺得有些模糊不清...我總覺得,這些口音在舞台上給我的感覺,應該是”我知道那是某種口音,但是聽不懂”,而不是”我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我不知道這裡的”台詞不清楚”(而不是”因為是口音所以聽不懂”)是不是因為將軍是個失智老人的角色,所以在角色口音上的呈現,是先”使用某個地方的口音”,然後再將”某個地方的口音加以模糊化”;如果這個角色在扮演上,還有那麼樣一層意義存在的話,那麼我的疑慮其實是多餘的;而關於這一點,或許只有扮演將軍的陳家逵,自己最了解~

許致甄(飾 憲兵甲):

嗯...沒什麼好挑剔的(當然也是因為戲份少的緣故啦!^^|||);我只能說,的確很稱職的扮演好忠貞憲兵(我也是憲兵哦!而且5/20就要退伍了!^o^)的角色。如果真的要挑剔的話,大概就是在節目單第69頁裡,許致甄的憲兵照裡,許致甄戴的憲兵盔,那一條帽帶的扣環處應該置於嘴角右方的下緣大約一指幅的地方(如果像照片裡,扣環跑到耳朵處,可是會被學長或班長”電”死的!沒辦法~憲兵是很重服儀的嘛...^^|||),而且帽帶多餘的部份應該要剪掉而不能外露,這點是身為憲兵但即將退伍的我,一點點小小的經驗分享.....^^|||

在戲的部份,整體上來說,我覺得可以用”瑕不掩瑜”來形容,還算蠻不錯的!而幕後的部分,前面有稍微提過,大體上來說也的確都很不錯!不管是加了一個閣樓,而使得舞台具有畫龍點晴效果的舞台設計,還是音樂以及燈光、服裝部份(關於服裝部份,當看到”第十一場:新聞”裡,有某一幕是兩個菜鳥憲兵到眷村來抓賭時,其實我腦中有個疑惑:當時(民國73年3月30日)的憲兵勤務服裝,會是我在舞台上所看到的,和現在的憲兵甲種勤務服裝一模一樣嗎?於是,我去了一趟”台北憲兵隊隊史館”及查詢了一下憲兵相關的資料,發現這一套憲兵甲種服裝樣式,是自民國73年起開始使用至今;而劇中的憲兵服裝正好符合那個時代。在這點上我不禁很佩服人稱”爆炸”的服裝設計蔡毓芬,在這些地方上的考究以及認真。)都表現的不錯!

除了幕前幕後的部份之外,有個部份我想要格外的稱讚,就是這一次的節目單。說真的,我真的愛死了這一次的節目單!價格雖然跟大多數的節目單一樣,也是一百元,可是裡面全彩(全彩耶!O_O)的內容,加上很多豐富的資料,都讓人買了這一本節目單之後,不禁要學《瘦身男女》裡的劉德華,在看到鄭秀文進了塑身中心後完全瘦下來的模樣後,大聲的喊一聲”物超所值!!!”;在看《我妹妹》真情版時,我才知道劇中的母親的角色,是一個得了強迫症的女子。事實上,在看這一版時,我才知道他得的是”強迫症”(在看之前的版本時,我以為他只是被父親的角色”逼瘋”,而導致精神有問題);我原本想說在戲後可以針對強迫症搜集一些相關資料,但是這些資料都已經很貼心地被收錄在節目單裡(而失智症及婚姻暴力的一些相關資訊也收錄在內)。當我看著妹妹侯世春在舞台上拿著V8拍攝”奶奶的食譜”時,我不禁驚訝於瓦斯爐的爐火雖然是假的,但是玫瑰鍋炸卻在油鍋裡沸騰著!我不禁對於其中的奧秘感到有些好奇,而箇中奧妙竟完整的收錄在節目單裡(當然那個自己會開關以及調整水量的水龍頭的秘密也被收錄)!另外,《我妹妹》真情版的首演在4月11日,但是在節目單當中竟然可以看到3月30日的”春.修戰國時代”座談會的內容!這種”將最新的資料收錄在節目單中”的貼心作法,對身為觀眾的我,感覺的確很體貼(而那個為觀眾著想而設計的海報保護筒,也讓我覺得很體貼觀眾)。最後,我對於屏風在節目單的”演出人員總表”中,放上參與這齣戲所有人員的名字以及照片的作法(不過”製作組”是商量好了一起不交照片嗎?^^|||),我覺得深表贊同,尤其是”義工”的部份;最早接觸舞台劇時,我也是常常到各個劇團去當義工或者工作人員,因為興趣,因為想去...而對義工而言,當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某一齣戲的節目單上時,那對義工而言,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更不用說還有照片出現哦!y^o^y)。總而言之,這次的節目單真的做的很讚!很棒!!!

關於《我妹妹》的部份,大概到此告一段落;另外我想談談這一次再來看”屏風”的戲的感覺。從認識屏風這個團體,到第一次進劇場看屏風的戲,再到這一次再次進劇場看屏風的《我妹妹》真情版,我感覺,屏風真的長大了!不管是這一次的《我妹妹》的戲本身,還是現場所有屏風工作人員的服裝從印有”屏風表演班”字樣的紅色T恤變成紅色西裝上衣,或者《我妹妹》的節目單從首演版本的”紅、藍雙色套印”到這一次的”全彩印刷”,都讓人感覺屏風表演班似乎很努力的在向前走著。歷經過《不思議之國》的停演,以及各種國際情勢與國內經濟的動盪,國修老師以及屏風的大家,始終專心自己的信念,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殺出一條血路?)。在看完戲後的某個星期五,我載人到木柵的國光藝校(現為中國戲曲專科學校),順道的繞到了屏風在木柵興隆路四段的地址;那是在一個山坡上的某個地下室(很久以前曾經騎車經過,但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我一邊探頭一邊踩著向下的樓梯,鬼鬼崇崇的張望著(因為我事實上也沒有什麼事,只是想要看看而已)。或許是因為那時的時間還太早,屏風還沒有人上班,玻璃落地窗裡的櫃台,空無一人。我透過透明落地窗往裡面看,我心想:”屏風就是在這裡誕生一齣又一齣的戲”嗎?落地窗外有一套供人休憩的桌椅,我心想:”演員們在排戲之餘是不是就是在這裡坐著休息抽著煙閒聊呢?”種種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只想說,屏風的大家,真的辛苦了!!!以及,送給大家兩個字,加油!

最後的最後,我想能夠看我的這篇文章看到這裡,真的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按下word的字數統計鍵,到此為止共1萬7千多字...我一定是瘋了!!!>_<)。所以,送上大家一個小禮物,就是”奶奶的食譜”!!!=^_^=

<<<奶奶的食譜-玫瑰鍋炸>>>
(”鍋炸”的音其實是”ㄍㄜ””ㄓㄜ.”哦!)

材料:雞蛋3個,麵粉120公克,豆粉20公克,豬油少許,芝麻適量,糖水適量,玫瑰花瓣適量。

作法:
1.碗中放入蛋、麵粉、豆粉,拌勻成糊狀的麵筋。
2.把麵筋放入鍋中,利用中火,以鍋鏟從底部攪拌,為防止麵筋逐漸凝固,必須不停攪拌成為不具粘性的麵糊。
3.麵糊做好後,倒入塗抹豬油的盤子中(厚度約為1.5cm)待涼。
4.麵糊稍涼後,自盤中取出,放至切菜板上,撒上豆粉,切成長5cm,寬5cm的大小(切口必須沾上豆粉),即是半成的鍋炸。
5.鍋中放滿油,加熱至180~190度C,放入一塊塊的鍋炸,炸約1~2分鐘,直到表面變色立即取出。
6.將取出的鍋炸置於盤中,撒些糖水、芝麻、玫瑰花瓣就成了!

. . .

以上內容,取自1999年版《我妹妹》節目單。其實除了”玫瑰鍋炸”外,還有煙燻香腸、乾煎鯧魚、蛤蜊蒸蛋、炸藕盒子等食譜,但礙於篇幅有限(編按:其實早就超出篇幅了不是嗎?-_-!),所以對其他食譜有興趣者,請再向我索取(但是,男性同胞們,很抱歉!並沒有”蒜燒大頭鰱”的食譜...^^|||)

最後,期待屏風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再接再厲,早日達到全職專業劇團的目標,並且擁有自己的專屬劇場;也期待新戲《女兒紅》的誕生...加油哦!^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