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多面向與不可思議是不分動物和植物的。”

眼球愛地球系列第三部曲-《殘酷的花朵》終於誕生了!這三部曲從當年在華山四連棟第一次以概念服裝秀和前衛劇場風作結合的《眼球愛地球》,到第二部在牯嶺街小劇場以T恤為主題的《死娃娃巴比》,乃至於第三部曲-《殘酷的花朵》,再次回到大家所熟悉的華山藝文特區來做呈現。

就《殘酷的花朵》而言,我覺得這是一部蠻好的作品(不管是戲本身還是服裝而言);《殘酷的花朵》相對於首部曲《眼球愛地球》,已經有了更完整的意念以及意圖,不但已經脫離《眼球愛地球》的刻版影子(像《死娃娃巴比》或許是因為大量使用了《眼球愛地球》的影像,使我覺得並不是很能夠獨樹一格;加上場面調度有些凌亂,更使人覺得《死娃娃巴比》不是很完整),卻又能夠和《眼球愛地球》的整體概念做相呼應,這點我是覺得還蠻不錯的。

在眼球三部曲中,我覺得首部曲《眼球愛地球》講的是一種”見怪不怪”的觀念,作者從社會上的各種亂現象,來比擬到開場時那兩個MIB的身上;描述其實有很多怪異的現象以及情形,大家早已視若無睹(就好像電影MIB裡面,其實我們身旁很多人都是外星人,只是我們見怪不怪罷了!)第二部《死娃娃巴比》則比較是偏重於T恤(服裝)設計的呈現,至於比較內部的意圖,我就比較沒有吸收到了。而這部《殘酷的花朵》呢?基本上,這齣戲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戲一開始時,多媒體螢幕上橫向跑出來的那一排字:”生命的多面向與不可思議是不分動物和植物的”-很多東西並不是絕對的,動物是如此,植物也是如此;所以,幸福可以是殘酷的,愛情可以是殘酷的,花朵當然也可以不是代表祝福,而是代表著殘酷!在每一場(節目單上把本劇共分成八場)的主題之下,眼球先生(陳柏維)很成功的呼應著自己所想要傳達的主題-”誰,不是殘酷的呢?”下面就每一場戲來談談我的感覺。

第一場:夢境是殘酷的

這一段用類似電影蒙太奇(畫面跳躍)的手法來呈現各式各樣不同的夢境;人們常說:夢境和現實是一體兩面的,如果說連夢境裡面都有可能出現殘酷的各種景象(ex:黃士偉”醫師”玩弄徐華謙的手~),那麼是不是代表著現實當中,沒有什麼是不殘酷的?人們又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中那些殘酷的行為(ex:蕭慧文被”掛”掉那一幕~),是不是其實是”現實”的人們在”現實”的狀態下所不敢做的,而實際上,他們卻是殘酷的?

第二場:殘酷的對話

這一段從May(《殘酷的花朵》主角)介紹自己甜蜜的家庭開始:熱心助人的好鄰居,獨立持家卻又有音樂素養(電子小提琴拉的好讚呀!XD)的父親,擁有美妙歌喉的母親,會跳雙人舞(好可愛呢)的兩兄妹(姐弟?),以及不知道從那裡冒出來,只是一直吃著香蕉的怪老頭”梅禮貌”(個人猜測他應該是出來幫忙搬桌子的吧...);儼然就像是一個美滿的家庭一般。而家庭各個成員的組成,也不禁讓人在看著這家人的成員時,有一種類似於在看電影”阿達一族”一般的趣味。可是,縱使May是這樣子介紹著自己的家人,可是,實際的情形上,她的家庭真的就是這麼樣的美滿嗎?還是,這只是她所編製出來的,美麗的謊言?若真是如此,的確就讓人覺得有些”殘酷”了;因為事實上May的媽媽,還正生病躺在病床上面,不是嗎?

其實就上面兩場戲,雖然節目單上是載明了”第一場:夢境是殘酷的;第二場:殘酷的對話”,但我始終於為第一場的主題應該才是”殘酷的對話”(黃醫師和斷手華謙的對話、May和眼球先生的對話、羿慧和承炬的話、蕭慧文的那段英文對話(就英文聽不懂這碼子事上,也是挺殘酷的~^^|||)),而”我的家庭真可愛”一段,則應該被列為”夢境是殘酷的”才對;因為如此一來,就可以解釋成,May唯有在夢境裡,才能夠擁有如此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現實生活裡,他卻只有一個臥病在床的母親,如此一來,對比到現實,夢境那包裹著美麗糖衣的假象,豈不是有些殘酷?

第三場:幸福是殘酷的

這一段我覺得是這齣表演當中,非常經典的一段!幸福夫人(楊淇)在台上教導著大家如何製作”幸福羅宋湯”,表面上看來雖然有點像第四台在賣什麼或是類理教學節目之類的東西,但是實際上卻是道盡了一個女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究竟做了多大的犧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段把一個女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所必須犧牲的年輕、青春、外貌等東西,透過楊淇具有爆發力的演出而呈現出來,感覺真的很棒!而幸福夫人手中推著的那個菜藍手推車,也不禁讓人覺得:女人的幸福,是不是只能夠建立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類,買買菜作作飯之類的家事?這一段,真的很讚!!!(附帶一提:這段的鏡球用的好漂亮唷~~~*^_^*)

第四場:愛情是殘酷的

這段一開始,是五個女舞者的出場;他們環顧著四週,好似在尋找著什麼似的(尋找愛情?尋找另一半/另一個和自己搭配的男生?)過了不久,有另外五個男生出場;女生們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一個男生,並試圖引起他們的注意,但男生們卻總是按照著自己的步調(就如同背景音樂裡那聽起來像德軍行進聲的口號)去行走著以及做著自己的事,絲毫不理會女方的呼喊。彷彿就象徵著在愛情裡,常常男生都只顧著做自己的事;例如成天坐在沙發盯著電視,而冷落了身旁的另一半,又或者成天坐在電腦前面打電動,成天只知道跑出去釣魚...男生總是只按照自己的步調在做事,卻沒有顧慮到身邊的另一半...所以,愛情是殘酷的;因為他殘酷在女方必須要犧牲自己去配合男方的步調,去順從男方的意思。在”愛情是殘酷的”這一段,大致上來說都還不錯。

第五場:戰爭是殘酷的

第四場的”愛情是殘酷的”,演變而成第五場的”戰爭是殘酷的”;兩場轉換之間並沒有暗場,似乎也正好代表著”愛情就是男女之間的戰爭”這句話。而在這一場裡的最後一幕,所有人倒臥在地上(不禁讓我想起了《哈姆雷特》的最後一幕),也直接的說明了”戰爭是殘酷的”這回事。

第六場:殘酷的花朵

這一段主要是以舞者的舞蹈為主;舞者身上穿著有類似神祇形象的服裝,在那裡舞動著。就我的感覺,那個舞者所代表的應該就是那一朵”殘酷的花朵”,當它在台上舞動著之時,似乎就代表著那朵殘酷的花朵,正恣意生長著;在山中生長著,在夢中生長著,在心中生長著.....

第七場:快樂是殘酷的

這一段的演出,加入了”身聲演釋社”的表演;身聲演釋社成員們的動作肢體,以及聲音表情,和打鼓(請恕我不知道那個樂器的正式名稱是什麼,我只好把它稱之為”鼓”)時的力道以及技巧,每一聲發出來的聲響,都能夠深深的打入觀眾席之中;”身聲演釋社”的表演,的確就如同他們的團體名稱一般,用”身”體和”聲”音(不管是非文字語言的人聲或是陣陣的樂器聲)來演釋出他們所想要表現的一切。就《殘酷的花朵》而言,一開始看/聽到”身聲演釋社”的表演,或許會覺得他們的演出和《殘酷的花朵》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於和”快樂是殘酷”的沒什麼關係,可是我覺得有一個很關鍵的部份,是當身聲演釋社在下舞台表演著之時,May在舞台中央眐著眼看著身聲演釋社們的表演;而當身聲演釋社們撤退之時,May倒地不起。這裡的意象,我想仍然是在傳達”快樂是殘酷的”這件事;當身聲演釋社快樂的表演著,但是對May而言,這一份快樂很可能是”殘酷”的,因為,May並不快樂。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在情人節當天和情人分手了,本來是想要出去散散心的,結果不管是到陽明山看夜景,或者是到西子灣看海,當看到一對一對快樂甜蜜的情侶時,孤單一人的你,心情一定反而更加難過!別的情侶之間的”快樂”,並不是自己的快樂,反而別人的”快樂”對自己來說,是”殘酷”的。所以,縱使身聲演釋社是那麼快樂的互相打著鼓、跳著舞、較著勁,這一份快樂對May而言,卻是殘酷的。

第八場:誰不是殘酷的

這一場,除了再次為這齣戲所要傳達的意念畫下一個註解之外,也再次的讓人們去思考”有什麼不是殘酷的”呢?除此之外,更把意念從原本解析”殘酷”這件事,更讓人們去思考自己所遇見的每一件事,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定位。花朵可以是殘酷的,幸福可以是殘酷的,愛情可以是殘酷的,什麼都可以是殘酷的;因為”生命的多面向與不可思議是不分動物和植物的”,不是嗎?更何況,就算很多的事情沒有辦法去定位,沒有辦法去判別是非對錯,可是人們仍然照著自己的意念去摘取那一朵,生長在自己心目中的殘酷的花朵不是嗎?就好像在劇終之前,燈光給上舞台(鐵絲網後方)的佈景(一雙手加上長有眼球的大紅色花朵)所打上的close-up(特寫)效果一樣,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那朵花朵都可以是某種東西;可以是第三場所說的幸福(於是就算幸福必須耗去一個人的青春年華,仍然有不少追求幸福的人願意繼續摘取那一朵殘酷的花朵)、可以是第四場的愛情(於是,在愛情裡面,我們看到還是有很多人忍受著許多殘酷的、令人難過的不平待遇,只因希望摘取到那一朵美麗而又殘忍的愛情花朵),也可以是第五場的戰爭(就如同不管國際輿論如何的反對戰爭,美國總統小布希仍然執意要摘下那朵代表戰爭的殘酷花朵,要讓戰爭的花朵開放).....雖然在人世間,有太多的事情沒有辦法去定位好或不好,可是在人們的心中,卻早已有了屬於自己的定位與選擇了,不是嗎?

戲的部份談完了,再來談談燈光以及舞台的部份;這次的燈光運用上真的很棒!在不改變原有華山四連棟的建築結構下,燈光替四連棟添上了一層不同的外衣,隨著場景的不同,不同的燈光發揮了不同的效果,更為戲中增添一股《殘酷的花朵》應該有的神秘氣氛。而舞台的部份,我則很喜歡在上舞台區,那個充滿意象的雙手和那朵花,透過鐵絲網的隔絕,雙手和花顯得有些若隱若現,給人的感覺真的很棒(哪天如果我有錢蓋遊樂場,鬼屋的部份一定要請柏維大哥來設計~XD)。這次的舞台空間很大,而且很深;出乎意料地,竟然沒有太空曠的感覺!像這種結合概念服裝秀和前衛劇場風的表演,果然還是要在華山這種地方才比較有感覺,比《死娃娃巴比》時的牯嶺街小劇場要好多了~(華山四連棟才是這種表演的王道呀!XD)

這一次的演出,我覺得大體上來說都蠻成功的,而眼球先生(陳柏維)也逐漸的打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從以前到現在,感覺上柏維大哥似乎一直努力的想要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品牌:”眼球愛地球(THE EYEBALL LOVES GLOBES)”。從很久以前就知道柏維大哥在設計方面的功力(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台灣紅不讓”的節目裡,他設計怪怪的衣服讓孟廣美去穿,要整孟廣美),看著各式各樣的眼球愛地球商品(T恤、環保袋、筆記書...)逐漸的出現,我相信陳柏維的夢想,有一個自創品牌的夢想正逐漸實現。在這裡,想對《殘酷的花朵》所以幕前的演員以及幕後的工作人員說聲”辛苦了”!也希望柏維大哥能夠繼續的勇敢的朝自己的理想與夢想邁進;《殘酷的花朵》既然已絢爛盛開,那麼成功的果實,相信已經不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