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賞《盜火計畫》之前,「泰順街唱團」對我而言一直是一個謎樣的團體。

  這並不是說他們的行事作風有多麼的神秘,而是我常常會看到關於他們的演出DM。在為數眾多的小劇場表演團體當中,「泰順街唱團」用街名當做團名,顯得令人格外的注意。(雖然我不知道團名中的街名是不是真的是街名)

  初見《盜火計畫》的宣傳文稿,一連串的工作人員名單無間斷地連在一起,其中不乏許多我認識或不認識的劇場常客。我曾經試圖去分割每一個人的名字,去認清究竟有哪些人參與這次的演出;但那只是一個午後的遊戲而已,我終究沒有對《盜火計畫》產生興趣。

  一直到劇中某位演員邀請我去看《盜火計畫》,我才真正的接觸到泰順街唱團,並且見識到泰順街唱團如何的在「影像」這個素材上下功夫。

  說真的,「影像」或者所謂廣義的「多媒體」,在劇場當中被運用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有時候常常會看到許多演出打著「多媒體劇場」的名號,但進劇場一看,有時候充其量不過就是找台投影機來播放一些影像,影像本身的意義似乎只停留在「廉價的佈景」,或者某種「過場動畫」罷了。

  這樣子並不見得不好,如果運用得體,「多媒體」的確是可以為演出本身加分的;但我有時候總會有些盼望,就是多媒體或影像在劇場裡,是不是可以有多一點的可能性?

  雖然影像所擁有的眾多潛力,的確在一些過去的劇場作品中被開發出來,但是泰順街唱團的《盜火計畫》,是我所看過的,以影像結合劇場的作品當中,相當有意思的一齣。

  宣傳裡這麼說著:『「眼見為信」是這個世界的信仰,這是有關於劇場的當場與影像的當場,兩者各說各話,雖然是真實的發生事件,但是靠著無線影像,我們的感知有了不同的誤解。』在這場演出裡,《盜火計畫》讓劇場的要素和影像在整個表演空間裡同時發生,讓我們能夠重新的去思考究竟什麼是「真實」。

  演出從觀眾席開始。演員坐在觀眾席上背對觀眾,輕輕的轉動燈光開關轉盤(題外話:我一度以為轉動那個然後觀眾席就會跟著轉起來XD);觀眾席中央的電火球(?),一閃一閃的亮了起來。然後我們會漸漸的發現到,在整個演出的表演空間裡,用到了數台攝影機、投影用螢幕、及演員們的真人演出。然後我們會發現,當演員們對著鏡頭作戲,透過播放螢幕的切換及角度,我們所看到的現實(演員們在現場所演出的戲)和從螢幕上看到的現實(透過攝影機所看到演員們演出的戲)竟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真實」。

  若要去定義哪一種才是真實,我覺得那已經進入到一種「哲學思考」的範圍了(老天爺呀…)。但我想整齣戲所要呈現出來的意義並不是要我們真的去分辨何者是真實何者又不是,而是重新去思考我們所見到的;正如何宣傳上所說,「眼見為信是這個世界的信仰」,那麼,這所謂的信仰是不是可以被打破的呢?如果「眼見為信」的信仰是牢不可破的,那麼我們所見到的「真實」又是什麼呢?

  這些東西,其實是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思考和解讀的。從科學(老天保佑我接下來不會越扯越遠呀…)上來說,我們「視覺」所看到的,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其實很有可能這些物品的本身並不是這樣子的顏色;因為人類所看的顏色,也不過就是視覺神經受到光(顏色)的刺激後傳達給大腦的訊息罷了。就好像如果狗會說話的話,牠若硬要說蘋果是灰色的,你也不能說牠錯就是了;因為狗是色盲,牠看到的蘋果,的確是灰色的呀!那麼,什麼又是蘋果真實的顏色呢?

  講到這裡,好像有點扯遠了。但是我要說的是,在《盜火計畫》當中,其實激起了一連串關於這方面的思考及省思。除了影像和劇場演出同時發生的對比作用外,緒如色彩學或搖控車的段落(乃至於Fa的看圖說故事),也讓我們對於何謂真實有更多的思考。以色彩學一段為例,就讓我想到了所謂的真實,會不會其實必須透過「比較」來得知?而搖控車的段落,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應該要從多個角度來看真實?或許創作者原意並非如此,但我從搖控車裡想到的是每次在玩賽車電動時,那可以切換視角的螢幕;而《盜火計畫》中將車子內部裝上攝影機,不也是同時讓觀眾看到了兩種觀點(車子內的主觀視野&現場的第三人稱視野)。除此之外,兩台搖控車在現場不斷環繞也撞擊著酒瓶,也讓我們對酒瓶及週遭景物的「真實大小」產生了另一種的懷疑;酒瓶的大小也不過就是如此,但是透過車內攝影機卻放的如此巨大。那麼,何者又是所謂的「真實」呢?

  我一直認為,《盜火計畫》是一個關於影像的實驗,而且是個還蠻成功的實驗。因為在技術上,他的確透過許多元素(攝影機、投影、演員等)的組合,讓影像在劇場當中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我指的是應用的技巧上和意義上)。而在意義上,影像在此時此刻已不再僅止於劇場單一的要素之一,而變為故事的主體,變成說故事的主要工具之一。在這點上,我覺得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整體來說,我覺得仍有一些小缺點。像是演員的台詞唸的不夠清楚,在一些片段常常會聽不清楚演員在說些什麼,而使得原本應該有意義(可能是為主題開創新的可能或者帶領觀眾進行另一種思考)的台詞變的沒有意義,進而使得觀眾不容易進行另一層的思考。另外在一些片段的呈現上也不夠精緻或粹練,關於「真實」的主題思考,並沒有那麼乾淨、清楚且多元化(注意!這三者並不矛盾!)的被呈現出來。緒如劇中點點滴滴與《盜火計畫》所要說的許多東西,其實我有很多領悟是被「提點」出來的,真正從《盜火計畫》當中得到的,其實並不多。《盜火計畫》彷彿只是給了我一個泉水的源頭,但並沒有告訴我泉水的甘甜,甚至於中下游的風景有多麼美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和這次的《盜火計畫》只是首部曲有關,但我一直覺得關於主題,其實在演出的過程當中,是可以更加的精緻且多樣化,就像一朵花總要有許多花辮包裹成花蕾,才能夠開出美麗的花;而《盜火計畫》,似乎就少了些花辮,來讓整個演出能夠開出「飽滿」的花朵。

  不過,《盜火計畫》仍然是一朵美麗的花,或許它的確不夠美麗,的確還有再成長的空間,但是影像、劇場、加上泰順街唱團,終究給了它足夠的養分,讓他能夠破土而出,開出了這樣子的一朵,美麗的花。^_^


劇名:《盜火計畫 / 前衛科技慢舞 / 中板-冷到不行的詼諧》
日期:2004/11/14
時間:7:30PM
地點:華山烏梅酒場
團體:泰順街唱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