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看到金枝演社的《祭特洛伊》完整版演出,說起來也是一種緣份,在因緣際會之下,我有了免費觀賞這齣戲演出的機會。若不是如此,我想或許我沒有辦法去親眼見到《祭特洛伊》和演出場地淡水滬尾炮台之間的結合,是多麼的奇妙。
偶爾會去淡水閒晃,但從來沒有去過所謂的「滬尾炮台」,在搭捷運來到淡水捷運站,並且找了將近一個多小時的觀眾專車搭乘處最後宣告放棄,於是只好坐公車到滬尾炮台的車站下車隨即再走上一段有些距離的山路的我,終於來到了演出的所在地-淡水滬尾炮台。比起一般的演出,這路程是辛苦了點,但眼前的景象並沒有讓我失望…還沒正式進入到演出場地,周圍已經有了許多隨著微風飄蕩的旗幟,一盆盆的火爐讓人就算只從旁邊經過,也能夠隱約感受到那股灼熱感。隨著一步步走進滬尾炮台,也似乎正一步步的回到過去,回到《祭特洛伊》裡的古特洛伊城……
淡水滬尾炮台的存在,加上金枝演社道具佈景燈光的擺設和運用,絕對發揮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功能!佇立的滬尾炮台城牆,讓人一度無法清楚分辨我們究竟是在牆裡還是牆外?(這不禁讓我有種「城牆究竟是擋住敵人還是把自己給關起來」的奇妙想像)這種雙重的思考方向,讓整齣《祭特洛伊》在開始之前就充滿了無盡想像,整個環境加上燈光佈景,替《祭特洛伊》的氛圍營造到一個最高點。
但,有些可惜的是,當戲開始之後,這樣子的環境反而變成了創作者所必須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可能要分成導演和演員的部份來說,在導演的部份,由於環境的力量過於強大,加上演出場地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空間,而演員的出入皆沒有遮蔽,因此關於動線、視覺上的焦點轉換、銓釋的手法是否真能夠超越空間而傳達給觀眾,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了。很可惜的,我一直覺得戲的本身有些被這個空間給吞噬了,或許觀眾看的懂在演些什麼,可是那屬於戲的力量,並沒有真的打擊到觀眾,而一些關於《祭特洛伊》完整版更深層的意義,也就無法讓觀眾從戲中窺見了。
在《祭特洛伊》中,導演在戲的部份運用了相當多的舞蹈或者一些武打動作的編排,其實在這些部份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可是一旦當戲涉及到口白的運用時,整個屬於戲乃至於角色的力量便薄弱了許多。《祭特洛伊》在演出的形式上,其實比較偏向某種非寫實的做法,也就是以肢體、口白、動作等來表達屬於角色本身的情緒。我感覺的出來演員很努力的在加強自身所要傳達出來的能量,可是卻總覺得有些「用力」過度…以口白為例,《祭特洛伊》中所使用的台語對白其實是相當具有美感的,可是當演員以過度用力的情緒去唸那些台詞,而試圖讓那些台詞呈現出某種近似於詩化的感覺時,那屬於台詞本身的優美,不但沒有被屬於演員的力量往上提升,反而有些變得更加的薄弱了。我相信在完全沒有寫實情緒下所唸出來的口白,是可以相當優美的,多年前在北藝大戶外劇場所演出的《仲夏夜夢》,就曾經很成功的將莎士比亞的優美台詞在舞台上「呈現」出來(台詞本身的美是台詞本身的美,呈現出來的美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美)。但是在《祭特洛伊》當中,那屬於口白的部份並沒有很成功的被建立與呈現出來。
這或許有部份也要回到演員所面臨的挑戰來看。當演員面臨這樣子的廣大空間時,他是不是有辦法去理解自己跟空間的關係是什麼?當演員必須用更大的「力量」(或者劇場術語稱之為「能量」)去撐起整齣戲的同時,他是不是能夠了解到這並不是「用力」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其實整齣《祭特洛伊》,在我看來幾乎像是場儀式一般,並不見得單單只是能夠用戲來看待而已,但是如此一來,如果真的是一場儀式,那麼參與這場儀式的所有人,是不是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進行這場儀式呢?當儀式中你被迫必須去面對神鬼時,你是不是有足夠的力量與之相抗衡?如果知道自己沒有,你要怎麼樣去提升自己的力量以在「儀式」之中和神鬼溝通?甚至於回到劇場最單純的想法,你為什麼要做這個戲?為什麼要站在台上?你是誰?你跟戲的關係是什麼?這些都是可以讓你站在台上時更有份量的方法。其實,我一直覺得這個環境是很可以帶著演員入戲的,但若沒有找到一個自己和環境之間相處的方法,那麼很容易就迷失在環境之中了。
綜觀上述的種種理由,再回到一個觀眾最純粹的,對戲的感覺來看,其實我在看《祭特洛伊》完整版時,總覺得稍嫌冗長。在觀戲的途中,我總是會不斷的從戲中超脫出來,然後看著自己的手錶。當然場地是迷人的、儀式是迷人的、那些舞蹈和動作是迷人的,可是關於語言、關於台詞、關於歌、甚至於關於「戲」的本身,都是有待加強的。當然創作者可以選擇以一種屬於自己的方式去講《祭特洛伊》這樣子的故事,但「長」與「冗長」之間並不是必然的關係,當你試圖將意念透過戲、透過語言用自己的步調傳達給觀眾時,或許有時候也必須回到「一般人」的觀點去看整齣戲,然後思考你的語言處理方式、你對情感的處理方式是否能夠和觀眾建立起某種溝通,否則觀眾就只是多了一次在非常奇妙的地方(淡水滬尾炮台)觀賞演出的經驗,但關於戲、關於創作者想要透過《祭特洛伊》所訴說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卻沒有辦法傳達給觀眾得知,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
節目單裡,關於《祭特洛伊》的內在思考,其實談了很多,包括對戰爭的省思、包括當人對抗惡時的精神性美感、甚至於包含了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如果我們姑且先不要用現今紛紛擾擾的政治立場去過度解讀,只是單純的回歸到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感情,那麼這原本屬於《祭特洛伊》所能夠深沉表達的意念,其實是很能夠令人動容的。那不見得是「藉古諷今」,而是如果真能夠經由《祭特洛伊》的演出而讓我們回過頭去注意並關心自己週遭的一切,去開啟一些關於戰爭與人性的思考,那麼觀眾和戲之間就不會只是某種藝文活動參與者的關係而已,而是經由戲的呈現,雙方(觀眾&創作者)也同時獲得了某種成長。只是有些可惜的,《祭特洛伊》完整版或許呈現了絕佳的環境劇場氛圍,或許讓人見識到了某種獨特的口白念法,或許讓人欣賞了在肢體上的舞蹈或動作的編排,可是關於戲、甚至於關於戲的「內心」,卻沒有辦法與觀眾分享且知悉,甚至帶領著觀眾飛越城牆而一窺另一端我們從未看見的世界,這點我是覺得有些可惜的。
但,縱使戲的本身有些不足,我還是要欽佩金枝演社選擇在淡水滬尾炮台演出的勇氣,在戶外演出本來就必須面對許多未知的挑戰,這種挑戰的精神不管怎麼想都值得稱讚。除此之外,《祭特洛伊》也的確讓我們見識了「滬尾炮台」這個平常沒什麼事幾乎不會去接觸或重視的地方。另外從技術上來說,金枝演社也的確很成功的完成了在滬尾炮台營造出一個舞台並且演出的任務,期待下一次的金枝演社,能夠再次的勇敢挑戰自己,然後找到明確的方向,將作品更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劇名:《祭特洛伊》完整版
日期:2005/10/22
時間:8:00
地點:淡水滬尾炮台
團體:金枝演社
- Mar 14 Tue 2006 00:39
【劇評】金枝演社-《祭特洛伊》完整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