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一直很掙扎要不要去看果陀的《公寓春光》這齣戲。
 
  在正式開始提到戲本身之前,請容許我用「經濟學」來談談自己在看戲選戲上的原則。在經濟學裡,有一種稱之為「效用」(Utility)的計量單位,其意義在於當你針對某樣事物付出了某種「成本」(Cost),有可能是金錢的成本或時間的成本之後,所能夠獲得的「滿足感」。如果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爽度」。而人從事消費行為,其目的也不過是在求所謂的「效用最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說白了些,就是在花費了一定的成本之後,能夠在可能的範圍內,達到最大的滿足!
 
  看戲要達到這所謂的「最大的滿足」,其實有很多種方式。對我來說,戲不一定非得要富有哲理或者達成多深層的人生探討意義,即便是一場單純且瘋狂的喜劇,若能發揮到極限,那劇場的臨場感,相信也能帶領觀眾度過一場愉快的表演。
 
  回到演出《公寓春光》的果陀劇團本身,近幾年觀賞該劇團表演的感覺,總覺得似乎比較偏向於娛樂性的演出。在商業上,果陀也的確有其獨特的一套,每次的宣傳出來,總是有強而有力的宣傳點,如同《我的大老婆》很明顯的在賣李立群及一王三后的演員組合,《公寓春光》則同樣以顧寶明乃至於唐從聖做為號召…基本上我對這樣子的手法沒有太多的意見,一齣戲的誕生及行銷過程本來就需要有強而有力的宣傳點,在這個部份,我覺得果陀是相當聰明且值得稱讚的。
 
  可是,在宣傳點的背後,戲的本身是否真如同外在宣傳般亮眼呢?姑且不論戲本身的走向是純娛樂或者深究探討議題,其完成度是否有達到最起碼的演出水準呢?單就果陀劇團而言,上次的《我的大老婆》演出,其實已經讓我有些對這個劇團心灰意冷,我常常覺得我花了一定的Cost,卻在這個劇團的表演上得不到應有的Utility。但,當《公寓春光》請來許久不見的顧寶明時,我又不禁動了念頭花錢買票,即使我已經大概有心理準備,覺得Cost和Utility之間很有可能呈現失衡狀態,畢竟,一齣舞台劇的成功不能單靠一個或數個演員的呈現,還得看各部門。
 
  終究,在幾經深思之下,我終究放棄前去觀賞《公寓春光》這齣戲。縱使我已經徵求到有友人同意幫我購買打折的會員票券,縱使我真的很想進劇場看看顧寶明、唐從聖、呂曼茵這幾個演員在劇場裡的表現,但我終究放棄買票。若不是因為友人在某天快七點時打電話來,告訴我有兩張當天晚上七點半免費的票,我也不可能飛也似的急忙從新店安坑家中直奔中正紀念堂,為的是觀賞免費的演出。
 
  在這趨近於0的Cost下,我其實還是希望能有Utility Maxiziation機會的。
 
  看完《公寓春光》這齣戲,心中有些百感交集。比起《我的大老婆》,《公寓春光》的精彩程度的確更好,但這卻是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比較方式,《公寓春光》裡的幾個資深演員表現的確精彩,導演手法的確也有過人之處,站在一個持免費票券入場的觀眾立場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可是對於在《公寓春光》裡看到的某些東西,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仍舊覺得有些不吐不快。
 
  首先,在導演的部份,其實我一直相信梁志民是有其實力的,《再見女郎》這齣戲,至今我仍然回味再三。而在《公寓春光》裡幾個橋段的安排或者說故事的方法,也都讓人看到了導演在劇中的著力,讓人感到相當有趣且奇妙。可是綜觀整齣戲來說,我卻覺得有種強烈的不滿足感;那是一種卡在中間的感覺,在純娛樂和說情敘理之間,產生的是一種相當奇怪甚至有些危險的平衡,而讓人有些無所適從。
 
  前面曾經提到,果陀的戲總是給我一種貼近純粹娛樂的感覺,也就是戲的本身對觀眾的意義,仍偏重於娛樂觀眾。《公寓春光》也不例外,許多的喜劇橋段與元素一再的被運用,甚至連政治模仿或者嘲諷時事的手法也搬上了舞台,但縱使如此,《公寓春光》在「娛樂性」上仍然是不夠的,當然這有部份是某些無法掌握喜劇節奏的演員,乃至於劇本在改編後所產生的問題,可是反觀另一面的「說情敘理」,似乎又薄弱得不足以讓觀眾信服,或者無法真的深入人心打動些什麼…於是,《公寓春光》這齣戲的存在意義因此變得有些薄弱,我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看這齣戲,這齣戲在舞台上之所以被搬演的意義又是什麼。
 
  以純娛樂性而言,以我所看過做得最好的劇團,大概要算是已經停止運作的「九九劇團」了。《公寓春光》的喜劇運用和形式,總是讓人很自然的想起九九劇團的經典作品-《誰家老婆上錯床》。當然,拿《公寓春光》和《誰家老婆上錯床》來直接相比誰比較好笑,對《公寓春光》來說是絕對不公平的。可是我不禁疑問的是,如果《誰家老婆上錯床》賣弄玩耍的利基是關於角色間的昏迷與清醒、乃至於人物進出空間的頻率、原因及碰撞之下所產生的效應,那麼《公寓春光》能玩的又是什麼?在公寓春光之中,我只看得到零星的笑點,看得到某幾個演員賣力的靠他們的能力來營造笑料,卻看不到滾雪球般的效應。而原本應該是最精彩的、第12場在寶德公寓裡的戲,卻宛如雷聲大雨點小一般,只是讓角色聚集在一起,而沒有真的讓他們彼此之間產生了什麼樣驚人的化學作用。
 
  在如此的情形之下,要達到另一個說情敘理的境界,就變得更加的不可能了。當孽經理在第12場寶德公寓裡被發現的方式是笨到因為拿著披薩盒擋住自己向別人講話時被捉包,當披薩小弟小偉和孽經理之間的戀情似乎看起來只像是建立在性愛之上,我們怎麼能夠希冀從這些角色或者故事身上獲得什麼樣的啟發呢?就算顧寶明的演技再精湛,就算台上演員再怎麼樣使出渾身解數,我們終究看到的只是總經理的一句「變態賓館」突然間成了一把鑰匙,很莫名的開啟了吳寶德那壓抑已久的情緒,甚至於竟然因此而獲得了解放。
 
  當然,沒有人說一齣戲一定要是娛樂性走向或是非得說情敘理說得很好,你當然也可以試圖兼顧兩者。可是從《公寓春光》來看,兩者之間的協調性終究不夠,而變成了某種窘境。於是我們觀看《公寓春光》的Utility,變成建立在「看顧寶明演出」的這回事上,變成在「看唐從聖如何使出渾身解數」這件事上,至於這齣戲究竟是《公寓春光》還是別齣戲,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了。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公寓春光》裡的演員群們。顧寶明當然仍舊是寶刀未老,面對這樣子的一個角色,生動的感情和和精湛的演技,讓吳寶德這個角色的確活靈活現且自然的呈現在舞台上,不慍不火的演出,在在證明了顧寶明的實力,一場用笑聲以及狂喜語調來表現人物內心悲哀的戲,像是一枝緩慢射出的箭,卻直深入人心,一矢中的,著實相當精彩。
 
  談到唐從聖,不禁要為他在《公寓春光》裡面的表現大大的鼓鼓掌!姑且先不論他在「表演層面」上的精彩表現,我最讚嘆的是他在這齣戲裡面拚鬥的精神!是那種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只希望讓觀眾獲得愉快觀賞經驗的意念。猶記1994年的冬天,才在北藝大觀看唐從聖和劉亮佐(當時兩人仍是學生)一同演出的《時遷偷雞》,時隔多年,唐從聖也從當年那個在節目單上用打油詩感嘆前途茫茫的少年,變成在演藝圈能夠佔有一席之地的佼佼者。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劃地自限,反而更戰戰兢兢的面對自己的表演,把排練多次的演出,當做是第一次演出般那樣子拚了命的去演、去盡自己身為一個表演者應該有的責任。坦白說,我真的覺得許多劇場演員都該來看看《公寓春光》裡的唐從聖,他在這齣戲裡的敬業程度,真該被列為基本教材的!看看唐從聖,再看看一些劇場演員面對表演時的態度,令人實在不禁有些感嘆…姑且不論經驗多寡或演技高低,一個演員上場就應該有身為演員的自覺,就應該有自己為何要站在台上、以及要如何對得起觀眾的覺悟。只是,這樣子的基本精神,在劇場裡是越來越難看到了…
 
  很高興的,能夠在唐從聖的身上重新看到這些屬於劇場美好的東西。雖然在表演層面上,唐從聖所運用的技巧,像是模仿秀一類的運用,未免有些讓人覺得太容易在表演上得分,可是事後仔細一想,這樣子的表演在這齣戲裡反而呈現出一種「有比沒有好」的態勢,所以我對這樣子的表演方式其實還蠻欣然接受的。可是最讓我讚賞的,仍然是那在面對演出時的精神和態度,那比表演的本身更加的打動我。
 
  原名舒宗浩的舒友,表現也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同樣是在1994年,曾經在果陀劇團的《台北動物人》裡看過舒友的演出,當時總覺得他雖是個有深厚功力的演員,但在表演上卻有些不夠游刃有餘。但這次舒友在《公寓春光》裡的表現,著實令我開了眼界!在收與放之間,讓角色產生了絕佳的喜感,喜劇的節奏也掌握的很好,讓原本可能有些平板的雷醫生,在舞台上頓時活靈活現了起來。
 
 另外一個想要特別提出來的,是以藝人身份加入演出的錢帥君。說實在話,當初聽聞她加入《公寓春光》的演出,本來並不抱太大的期望,實在是因為見過許多藝人跨足舞台劇演出,最後慘不忍睹的例子。但出乎意料的,錢帥君在《公寓春光》裡的表現其實頗佳!雖然看得出在某些和吳寶德互動的情感掌握仍然有待加強,可是對照劇中角色關係以及演員的視覺年齡,反而讓她這樣子的表現變得合理且自然。我不知道《公寓春光》裡原著的吳寶德設定年齡是幾歲,但我在看這齣戲時,老是感覺顧寶明和錢帥君這對看起來像是「父女」的兩人,怎麼樣都沒有發生感情的說服力。但錢帥君對顧寶明並未投入太多感情的表演狀態,反而讓兩人之間的感情並沒有過度落入皆大歡喜的俗套,加上錢帥君的年輕本質以及看得出來花了許多功夫磨練的表演技巧,讓她終究得以站上這個台上而不至於跌跤。我必須說導演這個角選得真是好,而錢帥君也的確做出了屬於她的努力,並且在舞台上呈現出成果。
 
  至於其他的演員,或許因為劇本的內容設定及表演空間不夠,或許因為對喜劇節奏的掌握不足,導致並沒有太精彩的演出。像是劇場老手呂曼茵所飾演的孽經理及胡康星所飾演的披薩小弟之間,就因為劇本的描寫太過淺薄,讓兩個角色成了看起來只在乎性愛的單調角色,發揮空間因此受限。而飾演倪經理的韓雋凱,則很明顯的不知道如何在這麼樣一齣喜劇裡施力,或許他的每一個音調都鏗鏘有力,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確實,但就像凡事要求外在型態完美的model一樣,卻忽略了角色該有的情緒、喜劇該有的節奏、乃至於演員對於自己和這麼樣一齣喜劇之間應該產生什麼樣互動關係的思考,我覺得這些都是韓雋凱相當缺乏的。
 
  綜觀整齣《公寓春光》,其實可以體會到創作者本身對於吸引觀眾進劇場看戲,以及讓更多不了解劇場的藝人,能夠走進劇場上台演戲以刺激自我成長的用心。只是,若一齣戲始終是宣傳時帶給人家的興奮大於戲本身給人的滿足感,那麼終究是無法吸引觀眾回流的。果陀劇場十八歲了,我衷心的希望有一天,「他」能夠除了讓我多看兩眼之外,還有豐沛的內在可以吸引並等待著我去挖掘,而不是讓我只能一再的「等待果陀」。
 
 
劇名:《公寓春光》
日期:2006/6/29
時間:PM7: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團體:果陀劇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