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導演的邀請,去看了《海邊的房間》這齣戲。

  《海邊的房間》劇名出自艾德華胡伯(Edward Hopper)的同名畫作(Rooms by the sea),整齣戲以畫作的本身作為出發點,透過觀看畫作當下的想法與感覺進行創作,並利用集體即興的方式來產生文本。

  《海邊的房間》裡分別有三條故事線,被限制在房裡行動的猶太裔男孩,從台灣來到紐約發展的畫家,以及在破舊俱樂部裡不斷對台下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表演的表演者。整齣戲在三條故事線之間跳躍著,而這三條故事線又時而發展出屬於各自的奇想式片段,構成了《海邊的房間》這齣戲。

  事實上,在《海邊的房間》裡,「故事」的發展並不是最主要的,最應該被關注的,是這三個不同的角色都處在一種相同的追尋裡,尋找生命中某個「出口」的過程。畫家希望他能夠在紐約有很好的發展,俱樂部裡的表演者希望讓觀眾看到自己的精彩演出,男孩期待並等待著那扇房門背後未知的一切……所有人對未來的期待,像是Rooms by the sea畫作裡的那堵牆一般,雖然看不見背後的事物,卻仍然懷抱著期待,希望牆後的景象如同自己想像一般。縱使那對未來的期待,可能就像是希望自己一打開房門就能夠走到海邊一般的不實際,而眼前的現實也正打擊著自己,但所有人的都仍然在心中保留一絲希望,如同畫作裡照進畫裡的微弱陽光一般。

  這出口的意象,不只一次的出現在《海邊的房間》裡。可能是透過房門,可能是透過一幅幅只有畫框的畫作,甚至是透過駭客口中,那為世界打開一扇窗的「windows」作業系統。《海邊的房間》在創作者的手中成了某種出口,讓觀眾可以從中看出去,逐步體會到不同的視野。如同Hopper歷年來畫作視角的演變,從遠景變成中期的室內人物互動,再到晚期的空房間一般。創作者並非直接告訴觀眾他透過Hopper的畫看到了什麼,而是讓畫作激發了他的創作,然後透過作品為觀眾指出方向,讓觀眾看到了創作者在畫裡看到的事物或激發的想法。

  綜觀整齣《海邊的房間》,其實是一齣相當可愛的戲。創作者所擁有的溫暖情懷讓這齣戲所呈現的氛圍,像是在欣賞著藍色海洋的同時,身上亦撒落著淡淡的溫暖陽光。這齣戲沒有多高深的道理想要闡述,反而更像是一個朋友看到了一幅頗有趣的畫,然後與你在某個享用下午茶的時刻,跟你分享他從畫裡看到的一切。就這點來說,《海邊的房間》是相當平易近人的,也是我喜歡這齣戲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談論到出口,終究還是會接觸到死亡的議題。但是在《海邊的房間》裡,死亡被處理得相當的巧妙,如此沉重的議題在創作者的手裡,被處理的相當的溫暖,甚至充滿了人性光明的關懷。整齣戲雖然用死亡做結,但這結束卻是晴朗而充滿陽光的,如同Hooper走到人生盡頭時的畫作一般。

  整體來說,《海邊的房間》是一齣相當有趣且可愛的劇場作品,創作者在試圖讓觀眾透過戲感受到自己想法的同時,更安排了許多充滿童想的段落,偶爾我們會跌進那個被關在房間裡的小男孩的想像世界裡,跟著他的思想天馬行空、沒有限制的遨遊於這整個世界。房間的鎖可以鎖住人的軀體,但是卻鎖不住人的心。

  於是,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橋段在舞台上不斷的上演著,充滿奇想式的劇情在舞台上進行著。像是哆啦a夢道具的翻譯米糕在舞台上出現並應用,觀眾也彷彿跟著創作者穿過任意門一般,盡情走過每一個場景,體會屬於每一個角色的故事,然後殊途同歸的,迎向一個充滿陽光及溫暖且一點也不悲傷的死亡出口。

  其實,我是相當喜歡《海邊的房間》這齣戲的,不管是創作者在作品裡不經意流露的溫暖情懷,或是戲裡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橋段,都讓《海邊的房間》在表達創作者理念之餘,呈現出一種可愛的模樣。這在劇場裡是相當少見的。在劇場裡欣賞這齣戲的感覺,就像是在陽光普照的午後,舒服的躺在貴妃椅上,吃著蛋糕並且喝著下午茶一般。

  可惜的是,這些絕佳的評價終究是針對《海邊的房間》戲本身的氛圍,以及演員優異表現和導演在作品裡所流露的溫暖情懷,若考慮到技術層面的執行,則《海邊的房間》幾乎可以說是一齣不及格的作品。用更精確一點的說法來講,《海邊的房間》在技術層面所發生的缺失之多,實在不該是一場售票演出應該出現的。

  當然,我知道我所觀看的場次是首演場,在劇場裡的演出,首演場往往成為可怕的魔鬼場,幾乎是許多劇場人的共同經驗。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應該的,若首演場的演出水準淪為總彩排一般,不禁要讓人質疑真正該總彩排的時候,又在做些什麼?更何況,《海邊的房間》在這一場次的演出裡,技術層面的缺失幾乎是到了一種髮指的地步。

  不只一次在換景時聽到道具被撞落倒下的聲音、畫框道具在擺設的過程中一下子就被弄壞、crew在換景時大剌剌的拿著開啟狀態的手電筒在左上舞台不知道尋找什麼東西、多媒體投影機的燈光清楚的映照出躲藏在投影幕後方的工作人員、換景人員尚未等待燈光完全fade out便上場更換道具……關於這些,應該都是一齣戲最基礎要顧到的部份。當然我能夠理解劇場裡難免有突發狀況,只是在《海邊的房間》這齣戲裡,所謂的「突發狀況」未免多到有些誇張的地步。做為一個售票的專業演出,這不是應該發生的情形。

  除此之外,《海邊的房間》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場景切換的時間實在過長。常常會發生舞台上明明道具已經就定位,但戲卻沒有繼續進行,觀眾也只好乾瞪著眼,看著台上空無一人的舞台,然後不知道在等待著什麼的情形。根據我的觀察,會有這種情形的原因,應該是來自於演員在更換服裝時無法那麼樣的快速,於是舞台只好空在那裡等待演員換好裝。但這樣的「等待」,似乎並不應該存在於一齣戲裡。不管是在換景的當下安排足夠的人手協助演員換裝,或是在服裝的設計或安排上就事先考慮到在換裝上的困難,都可以讓這樣的「等待」不在戲裡發生,這些都應該是演出前服裝在跟戲時,就應該注意到並且進行調整的部份。

  整體來說,我其實是相當喜歡《海邊的房間》這齣戲的,但那些技術層面的缺失實在是有些誇張了。《海邊的房間》是部相當可愛的劇場作品,在劇場裡能夠看到這樣的作品,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只可惜那些應該是屬於基礎的部份,並沒有如同戲本身一般被照顧得很好。但願No five、no life劇團往後推出新作品時,能夠對這些缺失部份再多一些關注,那麼我相信作品在舞台上所呈現出來的生命力,將會顯得更加的飽滿以及完整。


■ 觀戲資料 ■
劇名:《海邊的房間》
團體:No five、no life劇團
日期:2008/2/23
時間:PM2:30
地點:皇冠小劇場
票價:貴賓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