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等到2006,延期一年的《暗殺Q2…GO》,終於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做為《暗殺Q1…GO》的續集,很難讓人不對《暗殺Q2…GO》的內容充滿期待,甚至希望能夠超越前作。但理智的部份卻讓我覺得這種「續集與首集的比較」不應該如此輕易的被拿出來做為評判的標準,因為續集的宿命和責任有時候並不只是為了超越前集,而是在同樣或類似的話題/故事下去探求另一種可能性。
 
  因此,縱使在看完《暗殺Q2…GO》之後,我並不是很喜歡《暗殺Q2…GO》呈現的結果,但這樣子的結論,並不是建構在與第一集比較的立論基礎之上所得來的。只是以下的評論,仍將提及「Q1」的部份,為的不是比較孰優孰劣,而是藉此來談論「Q2」在同一系列命題中,所採取的方式以及呈現出來的結果。
 
  首先,如同過去外表坊的「暗殺」系列作品,《暗殺Q2…GO》同樣從劇場出發,設定了一個在劇場發生的殺人事件。演員徐華謙、梅若穎、吳世偉三人所扮演的角色,隱約的代表了劇場成員當中的演員、導演及觀眾們。相較於《暗殺Q1…GO》裡殺手與劇作家/男演員與女演員/寫實與非寫實的精彩二元對立所呈現出來的主題,《暗殺Q2…GO》裡三個角色的設定便顯得有些呈現失衡狀態。
 
  故事的主軸是以徐華謙的演員和吳世偉所飾演的導演為衝突的發展點,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那種導演與演員之間的爭論與角色衝突有些出不來,或許有些情節是劇場人容易感同身受的,像是劇裡的毛導與亨利雖然情同手足,卻會為了許多對戲的理念不同而起爭執撕破臉甚至賠上彼此的命,可是我卻覺得這樣的情節設定在舞台上呈現時,始終給我一種「很遙遠」的感覺。不管這樣的情節究竟是真是假,我總覺得在如此設定的背後,關於兩個角色的情感以及內在矛盾,我始終感受不到。
 
  倒不是演員出了什麼問題。事實上,《暗殺Q2…GO》裡的三個演員表現都相當亮眼。梅若穎展現出如同以往一樣的精彩豐富表現,吳世偉則是運用其習慣/擅長的角色銓釋方式,融合了個人風格而呈現出毛導這個角色。徐華謙的表現尤其精彩!從被重物擊中而暈眩,而逐漸甦醒而在半夢/半醒/半昏/半睡/半傻之間的拿捏,讓人可以看到許多細膩的部份呈現,而不是只是一個裝瘋賣傻的人在舞台上,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也讓我難得的在劇場如此享受關於演員徐華謙的演技。可是關於劇情,關於主題的展現,我始終覺得在設定上並沒有準確的擊中主題,甚至明確講出創作者想要講的話。
 
  在毛導和亨利(導演和演員)的部份,我們看到了彼此的堅持,看到了彼此對劇場的想法,看到兩個人因此起了衝突甚至賠掉性命,但我卻看不到關於這兩個角色更深層的內在故事。我彷彿看到了那個關於山羊座的,黑羊與白羊因為固執而站在獨木橋的兩端,誰也不讓對方先過橋最後卻因此變成化石的故事。我們看到了「結果」,卻實在看不太到「原因」,那讓原本應該做為故事主軸的導演與演員的對立,在力道上顯得有些薄弱許多,而我也總覺得有些霧裡看花,看不太到關於這朵花比較細膩的部份。
 
  梅若穎的角色設定則是《暗殺Q2…GO》裡另一個美中不足之處。我原本以為這個暗指「觀眾」的設定應該可以和「導演」及「演員」產生某種化學作用,但多多這個角色似乎從一出場的瘋狂劇場迷開始,到對劇場的美夢被戳破之後,她的功能性便因此而告一段落。使得多多這個角色在「觀眾」這個面象的呈現似乎就只是窄化為呈現「觀眾對劇場的美麗想像其實真的只是幻想」的意念而已。當然事實或許真是如此,或許真有許多觀眾對劇場充滿著無限的想像,在戲裡要點破這一切倒也不是不行,但我覺得這未免有些浪費了梅若穎的好演技,也浪費了「觀眾」這個角色在《暗殺Q2…GO》裡可以呈現出來的,不同於「演員」及「導演」的其他思考面向。尤其自己身為劇場長期的觀眾,總覺得在這個部份可以發揮的其實還有很多,但「多多」卻在夢想被戳破後就沒什麼發揮餘地,而只是在舞台上當一個負責讓戲中戲繼續下去的角色而已。
 
  整齣戲的呈現走向給我的感覺,其實是相當荒謬及瘋狂的,不管是角色的呈現,或是導演的手法,都有著一種超乎現實的感覺。這樣的作法相當大膽且危險,我無意去評論這樣子的方式究竟好或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如此瘋狂及荒謬的手法之下,《暗殺Q2…GO》本身在體質上的不足,仍然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我不否認,在看戲的過程中,總有一兩次令人驚豔的流星從舞台上閃過,像是毛導在舞台上大聲疾呼著「我馬上就(救)回來」時,就不禁讓人感嘆就算你(毛導)再有辦法,可以讓一齣失敗的戲起死回生或把戲救回來,你卻怎麼樣也無法救回自己與亨利之間的友情……可是像這樣子的片段在《暗殺Q2…GO》中實在如同滄海一粟,怎麼樣也無法匯聚而成一道力量,而擊中坐在觀眾席當中的我。
 
  不知為什麼,《暗殺Q2…GO》所講述的,關於劇場自省的主題與角色,我總覺得離我有些遙遠。但《暗殺Q1…GO》當時帶給我的感覺,那種衝擊感卻一直到今天還揮之不去。當然這不是要比孰優孰劣,也不是要妄下Q2果然不如Q1的結論,只是我不禁在想是否要身為劇場人,才會對《暗殺Q2…GO》有深刻的體會?(但《暗殺Q1…GO》的力道卻能夠直接的擊中了我…)至少,我在《暗殺Q2…GO》裡所感受到的,關於劇場自省的懺悔或討論的確不多,最大的收獲反而是欣賞到演員們的演技。但,縱使收之桑榆,卻失之東隅。
  
  
劇名:《暗殺Q2…GO》
日期:2006/11/26
時間:PM2: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團體:外表坊時驗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