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村title.jpg

  繼《再見女郎》之後,果陀再度搬演劇作家尼爾賽門(Neil Simon)的作品。此次果陀找來李立群等演員合作,一同搬演曾在2009年春天於台北藝術大學演出,如今再次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尼爾賽門作品-《傻瓜村》。

  近幾年果陀劇場的演出,常以所謂的「劇場明星」做為宣傳時的號召,所謂的「劇場明星」指的並非帥哥美女,而是在劇場界擁有一定地位,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這齣《傻瓜村》也不例外,在宣傳DM上,清晰可見李立群的肖像。就行銷策略來說,果陀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相當的聰明,從《ART》、《我的大老婆》、《公寓春光》、《巴黎花街》、《針鋒對決》乃至於這次的《傻瓜村》,都是依循著以具有號召力的主要演員作為宣傳焦點的原則。就連即將在2009年底上演的《步步驚笑》也是如此,在確定金士傑將參演,並由楊世彭導演之際,便展開宣傳工作,以搶得售票的先機。

  要採用這樣的方式當然不是不行,綜觀果陀劇場在行銷層面的表現,的確有其過人之處。其最高票價僅訂在2500元,而不像國內其他許多龍頭劇團紛紛將最高票價往上拉到3000元的訂價策略,也讓人感受到了一絲溫暖(我實在很懷念那個最低票價300元、最高票價1300元的年代)。只是,以演員掛帥的宣傳策略,無形中不但拉高了觀眾對該名演員在劇中表現的期待,更無可避免的拉高了觀眾對戲本身的要求。

蘇醫生與馬正賢.jpg
《傻瓜村》以李立群為號召並打出父子同台宣傳口號,圖右為李立群之子李元太
(版權所有果陀劇場,請勿轉貼)

  但,即便沒有刻意拉高要求,《傻瓜村》在「戲劇」上的表現,仍然是不及格的。台上的《傻瓜村》幾乎變成一場只能純粹欣賞演員演技的「表演」,而不是一齣完整的「戲」。屬於一齣戲該有的完整度,或者一齣喜劇應該擁有,能夠感染台下觀眾而引發笑聲的力量,在《傻瓜村》裡都很難看得到。

  既然在宣傳上打著喜劇的口號,「不夠好笑」絕對是《傻瓜村》最大的致命傷之一。太多陳舊的笑點與內容,或是綜藝節目短劇上就看得到的設計,讓《傻瓜村》所呈現出來的厚度,很難引起強烈的共鳴,甚至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劇場」作品。我不僅開始思考,《傻瓜村》究竟希望在劇場裡帶給觀眾什麼?如果創作者製作這齣戲劇的目的不是要讓觀眾笑破肚皮,那麼這齣戲上演的目的又是什麼?

  事實上,《傻瓜村》的某些台詞,的確相當的發人深省。像是蘇醫生之女蘇宛彤,在面對馬正賢那些制式化教學時所說的台詞:「那麼我只會學到你要我知道的。為什麼我不能學我想要知道的?」,就讓人不禁對填鴨式的教育引發省思。而劇中要嫁給「姓陳的」才能破除傻瓜村詛咒的設計,更讓人聯想到許多關於社會階級制度,以及希望透過婚姻提升自己地位傳統思想的議題。《傻瓜村》看起來像是喜劇,在字裡行間卻藏著許多嚴肅的議題,值得被拿出來深究與探討。

  可惜的是,這些東西在《傻瓜村》這齣戲裡,並沒有被重視,許多發人深省的台詞終究只是點到為止,而無法形成某種力量,在擊中觀眾之餘深深留在觀眾的心中。倒不是說一定要把《傻瓜村》處理成多麼發人深省或教化人心的大作,而是在這樣的情形上,《傻瓜村》反倒顯得有些不上不下了───笑點既無法讓人捧腹大笑,內容又無法帶給人感動,那麼這齣《傻瓜村》,究竟還剩下什麼更多的東西,可以帶給台下的觀眾?

迎賓舞.jpg
村民們開心跳著迎賓舞,歡樂氣氛中卻少了股打動觀眾的力量
(版權所有果陀劇場,請勿轉貼)

  《傻瓜村》並非毫無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這齣戲相當平易近人。不管是笑點或寓意深遠的台詞,都非常容易讓人接受並理解。簡單的戲並不是不好,但一齣戲不該只是讓觀眾「看懂」而缺少了「享受」。於是這最大的優點,變成最大的缺點,一齣將近三小時演出的《傻瓜村》,呈現出一種半調子的狀態,讓人覺得有些食之無味,卻又棄之可惜。

  於是,屬於《傻瓜村》可看的,幾乎只剩下演員們的演技了。事實上,《傻瓜村》的眾多角色實在並不好演,如何把「傻」演到恰到好處而不過份,對演員而言有著相當的難度。於是在《傻瓜村》當中,演員的演技變得相當值得玩味的一部份。你可以明顯看到在經驗與功力皆不相同的演員身上,散發出不同的光芒與能量。在表演的精彩程度上,也有所不同。

  在《傻瓜村》當中,依照演員們的表現,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層級。最精彩的,當然是李立群所飾演的蘇醫生、陳幼芳飾演的美琳、以及舒宗浩所飾演的陳阿大三人。由於《傻瓜村》的故事,是由李立群之子李元太所飾演的馬正賢,以及眾傻瓜村村民帶出前段的劇情,因此當李立群與陳幼芳所飾演的夫婦出場時,反而更突顯出兩人在表演節奏掌握上的精準。於是,馬正賢初來到蘇醫生家的這場戲,雖然仍是村民「傻」的呈現,卻因為李立群與陳幼芳的演技與默契,而顯得豐富而精彩。舒宗浩所飾演的陳阿大,同樣也是一出場就驚艷全場,雖然角色從天而降的手法本來就容易吸引觀眾目光,但舒宗浩從頭到尾飽滿且充沛的表演能量,讓他在舞台上展現了獨特的個人魅力,使人見識到他的表演實力。

陳阿大.jpg
舒宗浩飾演的陳阿大,展現堅強表演實力(版權所有果陀劇場,請勿轉貼)

  再來,則要提到賴雅妍、呂曼茵、李右杭、巨砲這幾位演員。賴雅妍的表現比我預期中來得精彩,屬於蘇宛彤的某種「空靈」的確在舞台上被建立,而讓她有足夠理由能夠被馬正賢一眼就喜歡上。雖然在表演過程中,曾經發生過幾次角色有些浮動的狀態,讓這詛咒的始作俑者,並且可能是全村最傻的人,突然間似乎變得不那麼傻了?這樣的情形,在馬正賢教導蘇宛彤的橋段裡最為明顯,當蘇宛彤照著文本的安排,講出許多其實富有智慧的台詞時,我感覺她似乎突然間變聰明了,並意識到自己講的話是「對」的,而不是一種帶有「疑惑」的語氣和狀態。這樣的情形,使得蘇宛彤這個角色在整齣戲裡其實有些浮動,並不是那麼一致。但即使如此,賴雅妍的表演仍然讓讓蘇宛彤這個角色,在舞台上呈現出「好看」的姿態,如果內在狀態能夠建構得更加完整,相信整個角色會更飽滿才是。

  呂曼茵的表現相當的可愛,做為一個明明和女兒住在一起卻抱怨女兒怎麼都沒給自己寫信的角色,呂曼茵所飾演的葉金蘭戲份雖不多,卻充滿了人性。她的銓釋讓角色傻歸傻,但卻沒有失去了人的特質,而有一種傻人有傻福的可愛。李右杭算是果陀劇場的老班底了,算是劇中畫龍點晴的存在,那句「沒什麼事,一切都很好」,擁有著一種安定村民與人心的力量,彷彿在訴說著「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大道理。巨砲的表現算是令我相當的激賞與驚豔,從《針鋒對決》裡個性火爆直率的蒙太諾(Montano),到《傻瓜村》裡的殺豬戶「萬斤」,在在都看得到巨砲的進步與努力。在不同角色上的銓釋,讓我看到了彼此之間的區隔,也看到了屬於萬斤這個角色的可愛。那句「如果咒語解除了,可是我發現我本來就這麼笨,怎麼辦?」,更讓人深切的體會到屬於萬斤的煩惱,而能夠感同深受。

傻瓜村民.jpg
值得玩味的村民演技,由上而下分別為大錢、呂曼茵、小蝦、巨炮
(版權所有果陀劇場,請勿轉貼)

  最後要提到的,則是大錢、小蝦、以及李元太的部份。大錢和小蝦面臨的問題很類似,在戲份原本就不多前提下,能夠銓釋的部份有限,因此造成角色無法突出,使人對這兩個角色實在沒有什麼太多的印象。大錢身為MoneyMoney表演團體的一份子,多少還可以在《傻瓜村》裡小露了一「口」,玩弄口技的技巧,多少增加了些角色存在感。但小蝦所飾演的吳某,則人如其名一般,不但讓人連名字都記不太起來,甚至幾乎要忘了他的存在。相較於其他人的「傻」,吳某的傻似乎就只是「傻」而已,卻少了一些屬於個人角色的特色,實在是有些可惜。

  李元太並沒有大錢和小蝦戲份不足的問題,飾演馬正賢的他,戲份多到幾乎貫穿整齣《傻瓜村》。李立群之子的身份,想當然爾是許多人注目的焦點,我卻只想從單純演員的角度來談談他的演出。屬於他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經驗的不足以及表演能力的不夠。關於「馬正賢」這個角色,其實有許多屬於角色的轉換,有說書人、有懷抱教育理想的老師、有一眼瞬間墜入愛河的年輕男子……但,不管是在角色或情緒的轉換上,李元太都是有些差強人意的。該以感性的說書人身份對觀眾傳達某些劇中觀念時,卻像是用著老師的身份在教導觀眾,而令人感到有些不耐;該真的跳下去沈溺在愛河之中時,卻又安全的只用台詞講訴著自己多麼喜歡對方,而少了一種屬於愛情的奮不顧身。這樣的情形,使得《傻瓜村》的另一個面向,屬於馬正賢和蘇宛彤之間可能感人的愛情線,變得實在不怎麼動人。

  這種「英雄救美」或「一見鐘情」的橋段,本來應該是可以看得相當過癮的,但卻因為兩人之間關係的未被建立,而讓《傻瓜村》的愛情線變得難以展現。在馬正賢與蘇宛彤的關係中,很明顯馬正賢應該是屬於主動者,因為蘇宛彤根本連愛情是怎麼回事都搞不清楚,所以應該是由馬正賢在愛情關係裡做為釋放感情的主動者。但是從馬正賢的身上,卻很難感受到他到底有多喜歡這個女孩子,甚至為何願意為了這個女孩子而甘願冒變成傻瓜的風險?大量的角色台詞無法被徹底消化,屬於角色的內在情緒未被徹底建立,終究讓馬正賢這個相較於傻瓜村村民們的「對照組」,並沒有被完整的被建立。

蘇宛彤與馬正賢.jpg
李元太與賴雅妍的愛情線未被充份建立(版權所有果陀劇場,請勿轉貼)

  屬於《傻瓜村》值得一提的,還有別具巧思的佈景以及道具設計。不管是那些看起來像是少數民族才會有的樂器形家具,或是蘇醫生宛如城牆一般的家,乃至於萬斤手中那隻尾巴抽出來其實是把殺豬刀的豬仔,都展現了幕後在這方面的創意。這是欣賞《傻瓜村》之餘,另一個有趣的收獲。

  綜觀整齣《傻瓜村》,實在無法滿足坐在台下的我。我不禁慶幸自己拿的是貴賓券,而非是自己花錢買票進場看了這齣戲。若要單純欣賞演員的演技,我大可透過許多其他的管道而獲得滿足,不管是電影或電視的演出,乃至於演員其他劇場作品的演出記錄,都可以讓我一再重溫屬於演員個人的獨特魅力,並不需要特地走進劇場,欣賞《傻瓜村》這齣戲。我希望看到的是眾演員凝聚而形成的《傻瓜村》,而非是讓《傻瓜村》變成單純的舞台,只是從中看到演員個人演技的展現。

蘇醫生與醫生娘.jpg
除了欣賞演員的演技,觀眾還能夠看到什麼?(版權所有果陀劇場,請勿轉貼)

  演員飆戲固然令人感到過癮,但能支撐全長三小時的,終究還是必須回歸到戲劇本身。果陀能夠吸引到許多資深劇場人與其一再合作,我相信勢必有其對資深演員的意義,以李立群來說,不管是《再見女郎》裡與女兒同台,《針鋒對決》裡與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交鋒,乃至於《傻瓜村》與長子李元太同台,我相信都有其意義。甚至於從此次《傻瓜村》的整個演出規模,僅在北部巡演而未巡迴全台,都讓人不禁猜想搬演《傻瓜村》對果陀而言的意義為何?我相信創作者的心中絕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傻瓜村》這齣戲,但是這齣戲對觀眾而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當許多劇團紛紛朝向金字塔頂端的客戶群經營時,果陀劇場平民化路線的經營,的確值得肯定。只是當劇團以資深演員作為號召爭取票房的同時,是否也該重新回到戲劇的本質去思考要帶給觀眾什麼?觀眾不會看到劇場明星在台上演出就感到滿足了,如果果陀劇場真的希望如節目單一樣,讓演出的某句對白、某個人物神情或某個場景,在某個時刻突然出現在觀眾腦海裡,那麼光是現在這樣子,絕對是不夠的。 

■ 觀戲資料 ■
劇名:《傻瓜村》
團體:果陀劇場
日期:2009/7/30
時間:PM7: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票價:貴賓券


本文首發於國藝會藝評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蔣卓羲(家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